城市更新,北京东城区的这片老街会变成什么样?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张宇轩) 近日,“北京街区整体更新的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以西总布街区为例”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召开。30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围绕建筑更新、街区更新、空间更新三个视角,对以西总布街区为代表的整体更新相关议题展开研讨。

图片1.jpg

(西总布街区意象。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供图)

位于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的西总布街区有近800年的历史,从庚子事变、五四运动到现代化建设,它见证着北京这座都市的变迁,也经历着房屋基础设施的老化。

2021年9月,西总布街区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和恢复性修建项目正式启动,涉及范围东至朝阳门南小街、明阳国际中心西侧,南至北极阁路、明阳国际中心北侧,西至东单北大街,北至金宝街,覆盖面积约2.2万平方米。这是东城区目前一次性启动的规模最大的申请式退租项目,也是本市首批市属国企参与的申请式退租项目之一。

此次论坛上,记者获悉,西总布街区城市更新项目目前已率先启动3座院落的更新改造,“一院一策的”设计方案未来将覆盖全部50座院落。

围绕“建筑更新与风貌传承”这一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庄惟敏指出,从菊儿胡同、前门大街,到雨儿胡同,北京城市更新始终贯穿着一条主要的线索,那就是改造的宗旨是为老百姓服务,而不是根据个人的想象和爱好搭建布景。

朱小地工作室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朱小地提出,讨论传统建筑的更新和利用,要在认知层面有新的突破:建筑不能停留在传统形式外壳之内,需要拓展原有空间和尺度的束缚,面向21世纪,适应新的功能需要。国都筑合总建筑师林楠指出,应该把传统街区置于一个可持续的良性生态中,在当代功能和技术需求与传统空间和形式的博弈中,准确地拿捏好传承和变异的关系和尺度。

针对“街区更新与设计管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研究院院长边兰春指出,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指建筑风貌,还包括历史人文的价值保护、街区空间的品质提升、企业财务的可持续平衡等多个层面。希望通过西总布项目的研究成果,对此类型街区的保护机制、方法、规则进行有益的补充。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总师冯斐菲指出,申请式退租城市更新模式还需不断探索完善,如精细设计机制以促进整院腾退,给实施主体更多赋权并强化其策划、运营等产业链统合能力,研发相关的金融产品和多方资金共担机制,创新破解掣肘更新的部门规章等。

对于“空间更新与社区治理”这一话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特聘院长张杰指出,申请式退租模式下的城市更新,对城市管理的尺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通过促整院和连片院落,管理的尺度需要适度扩大,为院落组团内部的空间整合和指标平衡创造条件等。

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土中心主任赵晔指出,对于院落权属边界内的空间更新,需要关注内容的策划和空间的运营;对于权属边界外的公共空间,则要更加关注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研究如何有效地打破各部门分散管理的局面,提升公共空间利用效益。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