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改革

10月15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省财政厅副厅长张丰,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云,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鑫,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黄敏,安徽金融监管局二级巡视员王毅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章蓉生主持发布会。

图片1.png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发布新闻

谷剑锋介绍,2022年以来,“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改革作为财金协同支持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在全国是首创首试。2024年全省各级财政投入保费补贴资金近55亿元,提供了超2100亿元的风险保障,深厚的实践基础为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改革设定了目标:到2025年底,实现“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试点全覆盖,“农业保险+”改革全面推开;到2026年,农业保险风险保障超2300亿元,带动涉农贷款持续增长、余额力争达到3万亿元,涉农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超350亿元;到2027年,“农业保险+”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实现乡村振兴投入可持续,助力安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在改革举措上,《实施意见》规划了4项行动、20项具体举措。

一是实施“农业保险+”多元融资行动。以“+一揽子金融产品”为主线,通过设立“政保贷”综合金融产品、实施“农业保险+”专项担保计划等方式,打通“+信贷”“+担保”“+基金”“+期货”等政策存在的难点、堵点,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流向“三农”领域。

二是实施“农业保险+”多维赋能行动。依托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设立“农业保险+”版块,建立线上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开发农业企业科创保险产品、创新文旅保险体系、推广数据资产运用等,在不同维度上拓展数据、科技、平台、文旅、资产等要素资源,为农业保险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多场景、开辟更多路径。

三是实施“农业保险+”多链融合行动。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资本链、生态链、技术链,推广“一链一险”模式,提供“种、养、加、储、销”全链条保险服务,发挥保险资金耐心资本优势,深度挖掘农业企业上市后备资源,推行“专家+农技员+协保员”协同模式,为链上企业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四是实施“农业保险+”多层次覆盖行动。持续增强重要农产品保险保障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探索商业险共保模式,持续推进“防贫保”综合保险,深化民生保险试点,整合现有村级农业保险服务点,加强基层农险服务队伍建设,夯实“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

在保障措施上,省级加强资金统筹整合,完善保费补贴、奖补等支持政策,加大对各地改革支持力度。各地加强组织领导,通过贴息贴费、补充资本金、风险补偿等方式强化要素保障,统筹推进改革。

谷剑锋表示,下一步,省财政厅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实施意见》部署要求,切实推动跨部门、跨层级政策协同,扎实推进改革工作走深走实,努力为财金协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更多“安徽样板”、提供更多“安徽经验”。(方超)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