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30日,2025中国具身智能大会(CEAI 2025)在北京开幕,旨在进一步推动具身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中国具身智能事业迈向新高度。在30日举行的大会主旨演讲报告环节,安徽大学校长孙长银作题为《从Try & Trial到ABCDE的具身智能:理论跃迁与协同进化》的大会报告。报告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快速演进,“高性价比”大模型的出现与发展将进一步加速具身智能落地。
安徽大学校长孙长银作大会报告
会上,孙长银说,人类文明的演进史是一部充满试错与改进的壮丽史诗。伽利略比萨斜塔的自由落体实验,用实证精神打破了亚里士多德长达千年的理论垄断。爱迪生发明电灯时上千次灯丝材料的筛选,将系统化试错提升为科学方法论。硅谷“快速失败”(Fail Fast)的创业哲学,将传统以年计量的产品周期压缩至周级别迭代。AlphaGo通过数百万局自我对弈的强化学习,在试错效率上已超越人类千年围棋经验的总和。站在文明演进的维度观察,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于将生物本能的试错行为升华为自觉的认知方法论。因此,“Try&Trial(试错)”是具身认知智能的关键核心与本质途径。
孙长银指出,具身智能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两大前沿技术,将形成移动作业机器人智能化通用底座。其中,“大脑”认知智能,通过模拟人类的感知与决策机制,为智能系统高效理解复杂环境并做出自主决策提供了类脑智能支撑;“本体”协调智能,设计高效的通信协议,降低大脑决策与小脑控制的信息传递延迟;“小脑”运动智能,实现与仿生机构协同的智能控制,实现复杂物体的灵巧抓取、装配及与人机交互的精细化操作;“个体与群体协同进化”融合单机闭源数据和开源共享知识,实现基于物理交互的决策智能优化与具身技能进化。
孙长银强调说,具身智能的基础研究突破需以感知认知一体化、混合增强智能控制、开源协同优化及具身系统与安全等方向的技术创新为支撑,这些底层能力共同构成具身智能“身体-技能-环境”有机交互的协同进化系统。基于此,他提出的“ABCDE”框架(即AI、Body、Control、Decision的融合,最终实现Embodied AI)可将技术突破转化为跨领域通用智能生产力——在教育场景中,该框架支持个性化教学与多模态人机交互;在工业领域实现无人系统跨域协同控制;同时为军事、养老、服务业等提供智能决策与任务执行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2025中国具身智能大会以“具身前沿、智领未来”为主题,汇聚国内顶尖学者、产业领袖及政策制定者,共同探讨具身智能技术的前沿突破与产业落地路径,为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届大会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具身智能专委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联合承办,得到中关村论坛大力支持。大会邀请了国内具身智能领域的学界和产业界的顶尖专家出席。其中,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戴琼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教授于海斌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郭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安徽大学校长孙长银等主旨演讲嘉宾作大会报告。(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