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党建赋能,集体经济“多点开花”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近年来,望江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多路径推动产业增效、集体创收、群众致富,切实改变收入“达标过关”的现状,真正实现以产业振兴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村企联建”实现“单打独斗”变“收益共享”。为健全分配机制,实现收益共享,赛口镇大河村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万亩良田进行公司化管理,由村民委员会与8个种植大户共同成立了安庆大河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51%,大户以机械设备、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等折股占49%。公司推行“四个统一”的模式运作:统一种植优质稻油品种、统一提供技术服务支持、统一全程机械化耕种播收、统一采购销售农资产品。半年时间,公司实现纯利润超30万元。同时以产业园基地建设为契机,吸纳农民以资金、土地、机械“入股”,实现了群众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收”。

“劳务输出”实现“零散务工”变“集中就业”。杨湾镇余埠村通过创办村级劳务公司,将原来的零散务工转变为规模化劳务输出,实现由无序流动就业向有序就业转移、由体力型劳务向体力和技能并重型转移,不仅为剩余劳动力搭建就业平台,还为企业输入可靠劳动力资源。2019年以来,杨湾镇余埠村与九成孟湖公司等6家企业开展劳务合作,劳务输出9.4万人次,为群众增收750多万元,集体经济增加136万元。

“三社融合”实现“一方受益”变“多方共赢”。凉泉乡壬辰占村临靠泊湖、岚杆湖、武昌湖,水资源丰富。近年来,壬辰占村坚持向水而生、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开发水耕农业功能,创建“红色股份”党建工作品牌,探索实行“供销合作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融合模式,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依托“信用凉泉”建设,引入430万元信用贷款,投资1600万元开发4000余亩水面,建造了鲈鱼、鳜鱼、龙虾等生态养殖基地4个和16座恒温养殖池,累计投放各类鱼苗近15万尾、小龙虾苗5万斤,年产各类水产品达150吨,带动周边就业近2000余人次。2023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超200万元,为本村群众减免水费、环卫费近30万元,推动形成了农民得实惠、集体得效益、供销得发展的“三赢”格局。

“三区并驾”实现“单一发展”变“一体发展”。高士镇黄河村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产业为主、带农增收”的思路,抢抓发展机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打造农业种植区、工业集中区、特色种养区三区并驾的发展格局,多维度培育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结合种养殖的实际需要,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延伸特色产业链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产业“接二连三进四”模式,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提档升级,真正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努力实现“传统工业强村、新型工业立村、特色产业富村”的发展目标。

“头雁带富”实现“个体创业”变“共同致富”。太慈镇红庙村党总支书记徐政斌曾经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经营的瑞宇农业专业合作社有一定规模,主营瓜蒌种植加工销售,带动了村内不少脱贫户就业增收。在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积极争取中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补助资金项目,投入50万元建成了80亩瓜蒌基地,当年瓜蒌全部售出,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自此,红庙村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作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在瓜蒌基地旁边建成1万平方米的反季节钢塑大棚蔬菜产业园,其中12个大棚由村集体自主经营,种植30亩螺丝椒,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刘海波)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