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黎明,一声鸡叫三省都可以听到,这是什么地方呢?它是山西省河曲县。位于忻州市西北部,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带。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可是因为黄河曲折程度命名的却只有这一处。
河曲县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最高达1500多米。西部黄河沿岸仅800米左右,境内丘陵起伏,一般海拔在1000米以上。
河曲战国属赵,一名林胡,又名儋林。河曲古称隩州,是宋朝一门忠烈的杨家将和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的故乡。河曲境内雄奇规律的山川和纵多的名胜古迹,吸引了几十部中外影视剧的导演,把这里作为他们理想的外景地。因而得了一个艺术感十足的外号“北方好莱坞”。
石经禅院
黄河两岸碧绿千仞,壁上有洞,洞中有佛。进洞经羊肠小道,中间有一座独木桥,桥下是万丈深渊,洞内套洞,洞中有弥勒佛石像,像后有穴,因而河曲人叫它弥佛栈洞。来自朝拜或者旅游非一心向善而不畏惊险者,是难以领略其中乐趣的。明国初年,有僧从修佛洞,用石砌成一处两层的院落,称“石经禅院”,上层三排,内有如来佛,地藏王菩萨,财神素像,下层4排,内有八洞神仙等塑像。
海潮禅寺
在旧县城东南一公里处,有“晋西北小五台”美称的海潮禅寺,本寺每逢农历正月初八举行庙会,可谓是人山人海,香火通旺。该寺始建于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间,明建清修,深隐山腹,其北枕高岗,南临大河,清泉下流,绿荫复庭,诚为佛家胜地。该寺占地20余亩,容十二座庭院,数十阁楼,整体布局倚山势而建为三层,以弥勒殿、观音殿、藏经殿三点为一线中轴,东有碾磨院、菩提院、九师塔院;西有十方院、方丈院、西花园。寺内殿宇阁楼,雕梁画栋,楹联匾刻构思奇妙,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艺术鉴赏价值。
文笔塔
文笔塔这支顶天立地的大毛笔,恐怕只有以蓝天为纸,才能显示作文的吧!它旧称状元塔,传说是为了平衡地运的。清初河曲很穷,民谣说:“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捡苦菜。”为了翻身,县吏乡绅请来了堪舆家。相传这位先生走遍了河曲大街小巷,走不出要害所在。走到日落黄昏时,踏上了大河堤坝。突然见发现对面一条黑龙,虎视眈眈,正在吸吮河曲的精气。对岸的内蒙古大口村,位于一条形似黑龙的长沟沟口。地貌古怪,阴气习习,状如黑龙血盆大口。又如此异兽酣卧睡侧,河曲城焉能聚金生财,县吏乡绅决定在城头建塔镇妖。31米高的状元塔,不久就直插云天。椽笔倒影,又如一体条缚住黑龙的长索,越过黄河,镇在怪兽的头上,镇住妖气。说来也巧,河曲城在乾隆年建立了状元塔后。一年比一年兴旺,竟成了南来北往的晋商必经的水陆码头。
窗含西口千年渡西行
这里曾经是西口古渡的渡口。西口古渡位于河曲县城西端,紧靠黄河岸畔,与滨河大道相连接。广场总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分上平台广场与观河台两部分。上平台广场面积为8782平方米,场内建筑有牌楼、禹王庙、古戏台,是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群众集会的场所。观河台面积为16370平方米,由主台阶、观河台、小亭、拱桥、码头、林荫路组成,同时设置灯光音乐喷泉,是休闲散步、观赏黄河景色、组织大型演出活动的场所。
禹王庙
就在西口古渡广场这里修了一座庙,名为河神庙。河神庙又名禹王庙,位于河曲县城西门外。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举行庙会。清乾隆十六年建造,临黄河建有古戏台,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举行祭禹活动和规模较大的河灯盛会,届时僧人诵经,鼓乐吹奏,夜间用装点一新的木船将1000多盏河灯泡放于河中,景致十分壮观,吸引着秦、晋、蒙的无数边民。
娘娘滩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人所共知,娘娘滩是唯一鸟语花香有人烟的黄河小岛。位于县城东北7.5公里的黄河中流。岛上绿树参天。硕果满枝,居住这三十多户黄河人家。相传汉文帝和其母薄太后被吕后诬贬于此,故作“娘娘滩“。与此遥相呼应的,还有上游不远处的另一小岛太子滩。曾建庙其上,以祀黄河。明正统年间被毁。河曲县城,象众多紧傍黄河的县城一样,民风淳厚,建筑古朴,每日,黄河涛声伴随小城人家酣然入梦。娘娘滩天生丽质。它的自然风格是清新的,人文风格是沉郁的。是清新与沉郁的两级分化与两级融合。这个,或许正是当年娘娘的灵肉风采吧?
白朴故里
漫步河曲县城,很想找到一些有关大戏剧家白朴的文化遗迹。尽管历史上有非常明确的记载,但到如今却踪影皆无。正当满怀惆怅之际,广播里突然又想起了婉转明快的二人台。此时,终于悟到:河曲人早把白朴先生的文化精髓,溶到那令人百听不厌的民谣小曲中,他们真正从精神上继承和广大了先生的思想。由此我想到了时下的一种怪现象:山西个别县,为利用名人效应,招引游客,不息捕风捉影,攀拉早已作古的历史名人为乡贤,造祠建堂,树碑立传,而未曾传其精神。从这一点上来讲,朴实的河曲人要比他们高尚的多,高明的多。一曲多情的二人台,立刻是人们联想起了,历史上第一位创作“梁祝”的大戏剧家白朴。一脉相承,一水相同,河曲的文化艺术,如同黄河一样,荡气回肠,长流不息。
龙口
娘娘滩的上游可谓是凶险无比,两岸石壁陡峭,黄河夹持其中,河水至龙口喷薄而出,声若雷鸣,至梁家碛后,豁然开朗,展开了一片河谷平原,水流骤然变宽缓,形似龙口,故名之,位于县城东北30余里处。龙口这里虽处塞外边关,民风却十分的淳朴,喝黄河水吃酸捞饭长大的河曲人,不但嗓子亮,而且人也美。来这里采风的艺术家就专门为河曲的山和水,人和曲而惊叹不已,以黄河的涛声当作摇篮曲长大的河曲人,对黄河水,黄土割不断的亲情。
临隩公园
随着河曲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依靠着煤炭,电厂国家型企业的入驻,带动着这个黄金三角地带的发展。河曲也相继进行了县城建设,新建设的临隩公园座落于河曲黄河岸边,位于长城大街的西端,总占地面积17.3公顷,是一座以文体活动为主,同时兼备休闲、娱乐、健身功能的滨河综合公园。公园的标志性景观建筑隩曦楼的总建筑面积约3424㎡,建筑高度为34.3米,从外型上看,隩曦楼翘脚飞檐,美观大方,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不仅如此,隩曦楼内部宽敞,可承办各类展览,是我县传承和弘扬特色西口文化的重要载体。登上隩曦楼,黄河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多功能影剧院和综合馆分别位于公园的南北两侧,其中,多功能影剧院里设有4D影院、电影院和多功能剧院,综合馆里设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城市展示馆。隩滨阁是临隩公园最起眼的建筑之一,从外形上看,隩滨阁翘脚飞檐,美观大方,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不仅如此,隩滨阁内部宽敞,可承办各类展览,是我县传承和弘扬特色西口文化的重要载体。登上隩滨阁,黄河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隩滨阁项目建成之后,不仅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文化旅游展示中心,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对于河曲县打造黄河风情名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曲是中国北方民歌的发源地之一
古代的文人们曾经写下过“户看弦歌新治谱,儿童父老尽歌讴”的诗句,歌颂河曲民歌的魅力和风韵。如果不身临其境的话,是绝对无法深刻领略到的。 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二人台,有据可查的历史就有200多年了,近年来在与通俗歌曲为主力的流行音乐的融积下,二人台以及河曲民歌,似乎处于一种大萧条的状态,可是二人台走西口,作为中国民歌的经典唱遍了全中国,河曲也以民歌之海而名门遐迩河曲,河曲…这不正是一条民歌山曲的河流吗?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有话儿留;
走路要走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一曲《走西口》,唱出黄河儿女的辛酸;一曲《走西口》,倾倒了天下铮铮铁汉;一曲《走西口》,使天下人都知道,黄河拐弯处,有一座叫河曲的古城。河曲的民歌艺术,可以说在山西独领风骚。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二人台”,一丑一旦,亦歌亦舞,精悍活泼,深受山西、陕西、内蒙等地群众的喜爱。
河曲民歌流行于河曲县及晋西北。由于地处黄河弯道,河曲历史上交通阻隔,土地贫瘠,旱涝无定,老百姓灾难深重。这一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当地老百姓每年春去冬回,到内蒙古大青山、河套一带打短工、拉长工的"走西口"生活生产方式。由这种年复一年的离妻别子的痛苦人生中自然产生了咏叹人间离苦、别绪、思念、期盼的"走西口"民歌,当地人称之为"山曲"。据考已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方志中就有明代河曲"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妇老尽歌讴"的记载,足见其歌唱传统的久远。河曲县历来以农耕为本,历史上十年九旱,饥荒严重,交通闭塞,逐步构成了民俗民间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从而孕育和催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河曲民歌这一珍贵的艺术品种。它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传唱与孕育期,久唱不衰。
河曲民歌吟唱内容十分丰富,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见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尽显地方民俗风情。它采用比兴、反复、排比、重叠、对称、双关、夸张等手法,抒发生活的喜怒哀乐。旋律简单、优美,音程跳度大,音调高亢、辽阔,节奏比较自由,口语化的装饰音较多,具有鲜明的山歌风味。曲调则运用并置、呼应、对比等两句体,蕴含有丰富的美学意味。在反映民歌发展历史与民间社会生活状况方面,也具有典型的意义。最有趣的是河曲民歌二人台里边有着传唱着白朴的诗句,河曲是白朴故里,文化底蕴深厚,极具传统、地方和创新特色。
走西口
这儿是西口故里。历史上的河曲地瘠民贫,灾祸不断。为了谋生,男人走西口,女人挖野菜,孕育出了悲苦高亢的民歌,产生了催人泪下的走西口故事。很多走西口的人再也没有回到家乡。
河灯节
为了悼念远去的亲人,祈福未来,人们举行了一系列的仪式,河曲河灯会就是这些仪式中比较独特并逐步延续下来的古老习俗。河曲河灯会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前后3日举办,地点在县城西门外的“西口古渡”,当年成千上万的人就是由这里走上西口的淘金之路,因此选择这里作为为死难的人们超度亡灵的地方。灯会举办前要举行放河灯祭禹仪式,并将社会各界粘糊的河灯供于神禹位前,祭奠大禹。其后,僧人诵经,民众把做好的河灯列队供于神龛前,祈求神禹消灾免难,保佑风调雨顺。河灯顺着黄河主航道,成群结队向前漂移。 河灯制作是河灯会的主要组成部分,造型各异的河灯能给河灯会增添色彩。起初,人们在罐瓶、瓷碗里点上灯放河灯,后来人们用纸制作成各种形状的河灯放于河中。如今河灯的制作较以往简单了许多,先拿红黄粉绿颜色各异的蜡光纸作为材料,裁开后用糨糊粘成碗口大的盒状灯碗,再到满熬热蜡的大铁锅里把底部蘸上蜡防水,在蜡油凝固之前放到沙子上,沙子粘在灯的底部,很快凝结粘连,一来防止灯被水浸蚀,二来加重灯的分量,不易被风吹翻。用麻绳做的灯芯,不易被风刮灭,燃烧时间也比较长。
河曲河灯会是禹文化、鬼神文化和西口文化相结合的文化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河曲人早已不再走西口,河灯会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一天,人们三五结伴,全家出动,看放河灯,赏焰火,河面上弯弯曲曲的河灯与空中的焰火交相辉映,呈送着吉祥,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古老放河灯的习俗已成为当地的文化盛会,成为了当地交流文化、发展经济、联络情感的重要载体。
夕阳西下,黄河岸边金碧辉煌,当最后一缕阳光经过黄河水的反射下是格外的显人注意。当夜幕降临,岸边灯火辉煌、五彩斑斓,数万名群众簇拥在西口古渡,随着黄河滩上一发礼花弹的一声巨响,腾空而起,拉开了第21届河灯节的序幕。喜庆烟花点起来,民歌二人台唱起来。农历七月十五,河曲县西口古渡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传统文化盛会传统文化盛会在这里举行。鸡鸣三省处,今夜嘉年华,吸引了晋、陕、蒙的数万名观众前来观民俗、赏歌舞,开开心心度节日。 河灯节主要流传于河曲县,是晋、陕、蒙三省区黄河边的民众共同参与的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具有鲜明的黄河民俗文化色彩。它集祭禹、悼亡、祈福于一身。
随着烟花不断的燃放,只见七彩礼花迅疾四射,瞬间照亮黄河西口古渡段上方的夜空。高空礼花弹、艺术造型烟花等各式各样的烟花相继升空缤纷绽放,摇曳多姿,焰火燃放不断把活动引向高潮,气势无比雄伟、壮观,引得观者阵阵惊叹、欢呼,人们都沉浸在节日里,欢庆着繁荣富强的景象,在庆祝着美好无比的生活。焰火燃放让现场观众在浓浓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感觉愉快、美好,焰火燃放结束,河灯漂放活动随即开始。3650盏大大小小的河灯从黄河西口古渡段上游陆续漂流而下,一时间河面星星点点,瑞光闪烁流淌,与岸边的五彩霓虹互相映衬,蔚为壮观,用放河灯这种形式来寄托对故去人的哀思和对未来的美好企盼。
礼花朵朵空中开,河灯盏盏水中漂,人影簇簇岸边涌。河灯绽放希望,托着心愿,带着祝福,随河水缓缓前行,伴歌声流光溢彩,由此把所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捎向远方……河灯的习俗起源于印度。据说在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佛教信徒每年于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盂兰盆会,放河灯追祭祖先、超度亡灵。盂兰,在梵文中是“倒悬”的意思。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河曲河灯会最早的记载可见于明万历《河曲县志》:明弘治十三年(1500),知县李邦彦率众祭奠大禹,放河灯。清道光十三年(1833)重修禹王庙,晋、陕、蒙边民捐资,并将祭奠大禹、放河灯的历史情形绘于墙壁而记之。河灯也叫”荷花灯“,中元夜在河流上放河灯,任其漂移,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在中国民间认为农历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可以托生,他们觉得从阴间到阳间的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给先人引路。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主持人鸣炮点燃火把,僧人诵经将神位前的花灯列队送到渡口,船工驾木船,载着各种河灯,逆水上行大约半公里,在急流中心抛锚停立。有船工提油壶给河灯挨个注入胡油,依次点亮,待准备就绪,乐工们便奏起乐曲,随着乐声,一盏盏花灯被放入河中。整个活动持续3天,除了每天晚上放河灯外,还有戏乐助兴。西口古渡那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戏台,是上演二人台的地方。
物产丰富
主要有煤、硫磺、铁、锰、油页岩、铝土矿等。其中以煤储量最大,约 119亿吨,其次是铁约15亿吨。工业有煤炭、硫磺、火电、化工、机械等生产行业。全县现有耕地 35.87万亩,粮食作物以谷子、糜子、高粱、小麦、玉米等为主。经济作物有辣椒、线麻、芝麻、花生、大蒜等。造林面积25万多亩,木材总储积量达六万多立方米,育苗面积五千多亩。主要树种有杨、柳、榆、槐等。果园面积1.3万多亩,年产量300多万斤,主要种类有苹果、梨、葡萄、大枣、沙果、核桃等。河曲也别称海红之乡,在此落户已有800余年历史的海红树,是一种经过多年优胜劣汰由野果变家果后唯一保持管理粗放型的优选稀有物种。海红果的果实型似山楂的小果,名叫海红,当地树群众称之为海红果子。
河曲美食
河曲美食民谣
船湾的葡萄
唐家会的那个蒜
五花城的姑娘不用看
杨桥洼的海红子
大梁上的大果子
巡镇的盐干烙
曲峪的麻花子
寺也村的老糜糜
清明节的开河鱼
皇帝吃了他也竖起大拇指夸…
海红果
就连河曲民歌二人台都要在这里赞上一赞河曲美食,可见河曲的土特产、美食,一直影响着河曲人民的生活。在河曲,海红果树遍地都是,在过去河曲每家四合院的院里也要种那么一棵,每年都要看着它们开花,再盼着它们结果,到了季节,就能品尝到美味的果实了。海红果在我家乡俗称“海红子”,据说全国各地只有河曲、内蒙准格尔旗和陕西府谷有栽种。在河曲落户已有800余年历史的海红树,是一种经过多年优胜劣汰由野果变家果后惟一保持管理粗放型的优选稀有树种。由于味道特别鲜美,又兼之营养丰富,很受人们的欢迎。河曲栽种此果历史悠久,产品行销全国各地,海红果制成的海红蜜、海红果汁。在当地受人们的青睐。它主要含有钙、铁、锌、硒、总黄酮等18中有益余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
开河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曲的特色小吃也是特别招人喜欢的。例如最出名的开河鱼,开河鱼不仅色泽明亮,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更有大补元气、通络发散之功效,其鲤鱼更佳,为历代上贡佳品。据古《河曲县志》记载,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当地官吏每年春天都要将金丝鲤鱼上贡给皇帝。开河鱼是晋西北九曲十八弯河曲县著名特色名菜了。吃上一碗碗托,自己嘴里满满地食物香味不说,它的肉食入口也是及爽的。黄河流经内蒙清水河偏关老牛湾,从河曲龙口峡谷奔出后,进入沿河盆地,河道骤然拓宽,水面迤逦,荡漾了成千上万个大大小小的回水湾。在这些回水湾中,水势减缓,生物集聚,正是黄河鱼生长繁衍的好去外。上游的鱼类顺流而下,与下游上溯产卵的鱼类集聚于此,形成亿万个鱼类巢穴,繁衍生息,世代生产。开河鱼 在河曲这个小地方,有天下黄河任何一处都不能望其项背的鲤鱼美食极品——黄河石花鲤鱼。
这种珍品鲤鱼,独产在河曲西南方向的天桥峡中。上下里许,激流缓水,鱼种各不相同,历来是皇家贡品。石花鲤鱼赤眼金鳞,脊梁上有一条红线,肉雪白个大体重,食之味美,素负盛名。每逢阳春三月冰雪消融之季,沿岸的鱼民便竞相撒网捕捞,但收获甚少。成为鲤鱼中的极品。那些吃过郑州、济南鲤鱼宴的巨商,慕名而来的游人们络绎不绝欲先尝开河鱼之美味。无不感叹:黄河美食出河曲
碗托
想吃到这么美味爽口的食物,碗托的制作也是比较繁杂的,荞麦去皮为糁子,将糁子于前一日用水泡软,上拳揣成糊状,筛滤后舀入碗内上笼蒸,蒸中途用筷子搅拌一次,出笼后即成碗托。置阴凉处冷却后,用醋、姜、芝麻、辣椒面、蒜泥、香油等配成烫浇入即可食。生长在黄土高坡的河曲人,吃一口酸粥,喝一碗酸捞饭,对于劳动的河曲人来说,这是最好不过的味道了。相传河曲吃酸饭始于北宋。
酸捞饭
糜米是河曲的一种土特产,至今在河曲的五谷杂粮中占据着独特的优越地位。糜子不选择地势,不苛求水肥,“糜子只要捉了苗,就有了一半收成。因此,糜米就成为十年九旱的河曲人世代相袭、经久不衰的传统主食。 糜米可以做粥、做捞饭,亦可磨成面做窝头,做“摊画儿”。“摊画儿”一直成为河曲人清明节的固定食品,糜米的不同凡响由此可见。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用糜米做一盆“间年捞饭,”以企盼来年有余。糜米肩负着如此神圣的使命,不免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据测定,糜米含有糖、粗蛋白、磷、钙和18种氨基酸,在禾谷类中含粗蛋白最高。糜米还可泡制加工成酸饭。酸饭含有乳酸菌,生津止渴,消食健胃,清凉泻火,口感极好。
河曲人发现泡酸了的糜米饭有清热解渴的功用,于是用心制成酸汤将米放入,在15摄氏度以上浸泡4至8小时后盛出来糜米即可做成酸粥,河曲人称这种粥为酸稀粥。在酸汤中煮至八成熟捞出后上笼蒸熟的米饭,称为‘酸捞饭’或‘糜米饭’,久而久之,河曲人家家户户锅台上都有了一只‘酸米罐’,里面泡着糜米,利用锅台的温度任其发酵,随吃随捞,子孙相沿,爱莫能舍。酸捞饭一般配大烩菜食用。酸米汤不仅是解渴生津的好饮料,还可以解酒。这种偶然发现并逐渐演变为普通的饮食习惯流传到晋北各地乃至山西许多地方,千百年来已成为山西民间饮食文化中极有特色的民间食俗之一。特别是在夏季,河曲人一日三餐多以此为食
酸粥
酸粥是河曲人一年四季断不了的一口早饭。早上把在浆米罐里浆了一夜的糜米(河曲特产)下到锅里,稍煮一会儿,把煮米的汤再回到浆米罐里一部分,作为下一次浆米用。这样周而复始,连续不断,浆汤会越来越好,越来越香。做酸粥讲究的是火候,叫做“紧火捞饭慢火粥,加大灶火熬稀粥”。把火调成慢火(在火炕炉的炉盖上调火,炉盖盖严则火大,炉盖拉开则火小),不停地在锅里搅和,大约十几分钟后,酸粥就做好了,稍微曲一下便可食用。下地劳作吃上一碗酸粥,或喝上一碗酸米汤,一天不饥不渴,精神倍增,也不觉的疲劳和困乏。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坐在一起早上吃“酸粥”,中午吃“酸捞饭”,晚上喝“酸稀粥”,已经成为河曲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河曲人做酸粥时还经常加入土豆、红薯块,吃的时候再配上腌菜,就是河曲 人一顿可口的早饭。一个“江米罐子”、一个酸菜坛子是河曲人少不了的两样器皿。河曲民歌唱:“山药酸粥辣角角菜,你是哥哥的心中爱”。“喝上酸米汤不口渴,想妹妹想的心难活”。
除了这些美食,还有次粉、麻叶子、长豆面、油糕、羊杂碎、驴肉、粉汤、剔扒姑子……每一样都忍不住口舌生津,唾液横流。家乡的美食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每年的腊月是集中做美食的时候。一到快过年的时候,家家都忙活开了,压粉,蒸馍馍,杏茶,做红烧肉,
猪皮冻,炸油糕,炸麻花,做焖肉、酥鸡,炸豆腐丸子,擀豆面,生豆芽……等到过年的那一天中午,家家户户都是满满的摆上一桌子的美食,五颜六色的美食争相斗艳着,互相炫耀着自己的独特与丰盈。
河曲用它独特的魅力小吃吸引着来自世界不同的客人,或许很多人是通过河曲美食来认识了河曲,了解河曲。河曲正用它的智慧,用它的地理环境,用它的一方水土养育着这一方人们。大美河曲欢迎您。(李永泉 杨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