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专家:河北应借京津冀协同发展补教育短板

“对河北教育而言,这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王红茹) “北京、天津要持续深化对河北的帮扶,带动河北有条件的地区更好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北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

近年来,借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河北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京津冀产业对接协作,促进产业协同共赢。2022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02.79亿元,同比增长13.65%。

从对口帮扶看,北京从2016年起陆续对口帮扶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保定3市23个县,4年后,这2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3%。

天津自2016年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以来,高标准推进“1+4”框架协议,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

“无论是产业对接协作,还是对河北贫困县的对口支援,以及大气污染治理等等,京津都对河北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河北经贸大学原副校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武义青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在武义青看来,在京津冀地区,河北的教育发展水平整体落后于京津,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基础教育软硬件发展不足,人才培养始终是河北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河北省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每10万人口中拥有高中文化程度人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看全国排名不高。接下来,京津对河北的帮扶,可以把教育作为重点支撑的一个领域。”武义青说。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5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针对河北省教育发展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同河北共享,深化区域内高校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

“对河北教育而言,这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武义青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河北省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优质教育,“接下来,希望京津对河北的帮扶,更多地向教育倾斜。”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