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科技 > 正文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02所以先进计量测试技术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其发展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至为关键。

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中,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02所(以下简称102所)作为国防科技工业一级计量技术机构,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定自觉履行党中央、集团公司党组和一院党委赋予的时代任务。不忘“发展国防尖端计量”的初心,牢记“支撑航天强国建设”的使命,自觉扛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责,有力支撑国家量值传递体系建设发展。

发展国防尖端计量  坚定履行强军首责

近60年来,102所不断发展尖端计量测试技术,支撑国家航天事业和国防事业发展。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及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加强计量测试技术在传统十大专业领域以及基础前沿领域研究,始终保持专业计量测试技术处于领先地位。面向实战化装备计量保障任务,开展装备体系化核心计量保障能力与评估研究,引导装备核心计量保障能力建设发展方向。

研究所紧紧围绕国防武器装备和国家重大工程计量测试需求,开展型号急需的先进计量检测技术研究,解决多项型号“不可检不可测”问题。攻克了调频激光干涉大尺寸三维扫描检测技术,成功解决了大型运载火箭垂直装配、嫦娥五号“鹊桥”中继星网状天线面型测量、无人机全机气动外形、大深径比头罩复杂内外形貌等测量难题。开展氦质谱检漏替代技术研究攻关,实现了脉冲放电离子化检测技术替代。突破飞秒光学频梳和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检测技术,实现复合材料内部缺陷的定量准确测量。突破微观轮廓高精度图像提取技术、基体与涂层边界分离技术,解决了某型号分瓣螺母基体粗糙度检测难题,为型号质量问题的精准定位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研制一体化质量特性测量仪,实现了飞行器飞控关键参数的多参数快速测量。研制激光三维扫描自动化检测系统,数小时即可完成涡轮泵内腔多余物的自动化检测、发动机喷管铣槽件等关键结构的全参数准确测量,显著提升了检测效率与准确度。加强型号过程检测与制造生产的紧密融合,率先提出智能检测线解决方案。以阀门、低冲击分离装置、发动机三类产品为试点,顺利完成了发动机导管三维扫描检测分析系统、发动机综合检测系统等多个项目建设工作,有效促进了检测数据与产品制造工艺的深度融合,为数字化生产线建设和型号产品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1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多年来,102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加速战略科技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积极承担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7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

同时,加快推进核心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市场化推广应用,成立高端测量仪器产业化工作专班,探索形成“专心专项”科研创新工作模式,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打通成果产品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研究所围绕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需要,锚定前沿计量测试技术探索及应用。建成国家人工智能计量测试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围绕人工智能安全可信、智能水平等测评需求,集中进行技术攻关。建设全国人工智能计量技术委员会、智能感知与认知计量专业委员会等,奠定集团公司在国家人工智能计量领域龙头地位,有效支撑国家人工智能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太赫兹技术研究,在光学智能感知领域前沿布局,建立和保持集团公司在相关领域的优势地位。加强跨领域交流合作,激发科技创新动力。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等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形成全国优质技术合作资源清单,通过建设全国人工智能计量协同创新生态伙伴联盟等方式,建立科技创新协同“朋友圈”,有力支撑计量科学技术创新发展。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跑出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102所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要求,依托航天产业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不断提高计量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推动航天计量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成为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研究所充分发挥航天计量检测科研创新技术优势,助力重点产业领域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先进计量科技创新中心、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研建,推动产业计量、智慧计量技术联合研究。搭建工业计量测试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加速航天计量技术转化孵化。

围绕保障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建立激光小角度国家副基准装置,推动国家计量基标准自主可控发展。积极落实国家产业计量发展要求,支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全国首家国家运载火箭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能源计量中心(航天)等国家级平台,按照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前瞻性的要求,突破关键计量测试技术,开展计量服务模式创新实践,全面提升产业计量保障能力和计量测试装备研制能力。与中国核电联合研制高精度主给水超声波流量计,为华龙一号等三代核电技术国产化提升进程。充分发挥溢出效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培育具有典型航天特征的计量项目及产业,全力打造航天原创计量技术“策源地”。

2

编辑:贾璇

一审:王新景 二审:何颖曦 三审:周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