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为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提供财力支撑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推进国家试验区树标杆的重要之年。景德镇市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以国家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坚持“五新”战略行动,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坚持扩大内需,坚持保障民生,坚持防范风险,加力提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硬化预算约束、优化收入结构、强化支出效能、细化事权和支出责任、实化绩效奖惩,一体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保障,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开创全市财政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提供财力支撑。

提升积极财政政策与金融资本协同配合,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线,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精准施策抓好收入组织工作。收入是支出的前提和基础,是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的关键,是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兜牢“三保”底线的基础,必须毫不动摇抓好收入组织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增收节支并举,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加密调度,提前谋划,及时分析研判,挖掘增收潜力,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入库。加强与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的沟通,抓好土地基金收入等非税收入管理,倒排工期,把握全市财政收入入库时间节点,确保基金收入均衡入库。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盘活力度,对接市国资委等部门统筹推进国有资产处置、转让等工作,增加财政可用资金。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土地等行业的税收清欠力度,督促和指导各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缴解工作,有效发挥财税综合信息平台作用,防止“跑、冒、滴、漏”,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加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大财政”理念,建立健全财政与金融资本政策工具的协同机制,用活用好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市场将更多资产、资源、资金注入我市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促进宏观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债券项目有效投资,稳步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优中选优落实专项债项目储备入库,提升债券资金对社会投资的拉动作用。用好科创基金等产业加速器。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科技创新产业基金投资决策机制,选准企业、选好项目。以“工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为主抓手,全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文化旅游 + 其他优势产业的“3+1+X”特色产业体系。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推进数字技术与先进陶瓷、航空等高新技术领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景德镇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用活国家试验区扶持政策资金。全面梳理国家试验区重点工作任务,以最大力度向上级争取陶瓷文化保护、陶瓷非遗传承、陶瓷人才培育、陶瓷贸易交流、特色文旅品牌等各方面政策和资金,用活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政府投资基金,为推动国家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建设赋能。

严格有力控制财政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树牢底线思维,认真抓好财政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确保全市财政稳健运行。筑牢基层“三保”底线。压实各级“三保”支出责任,延长直达资金监控链条,实施全过程管控,健全财政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和“一县一策”制度,确保县级“三保”保障到位,保证基层财政安全平稳运行。合理安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继续加大对县(市、区)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提升基层运转保障水平。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突出保基本兜底线。从严控制超越财力实际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定政策,出台涉及增加财政支出的重大政策和实施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前,按规定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完善从源头上防范过高承诺、过度保障的体制机制,除中央和我省统一规定外,市域范围内既有民生政策不随意扩大范围、提高标准,保证政策实施连贯稳妥、可持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坚持高压监管,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厘清政府和企业的偿债责任,分类审慎处置,稳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持积极稳健推动专项债限额下沉。继续不折不扣严格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督查整改要求,确保对政府债务依法依规监管到位、不留死角。推动平台公司优化升级。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的错误思想认识,严格按照“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分类推进全市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持续规范融资管理,严禁新设融资平台公司;规范融资信息披露,严禁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和资产,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防止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平台化”,推动形成政府和企业界限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可控的良性机制,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持续稳定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瓷都人民群众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实施更多有力度、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惠民生的行动。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统筹用好促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就业优先政策提质加力。落实对特困行业社保缴费优惠和稳岗保障政策,优化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巩固教育支出多元化保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持续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支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健康景德镇行动。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继续落实疫苗免费接种政策。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继续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持续整治人居环境。

深化财政改革,以更加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提升财政效能

加快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步伐,提升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扎实推进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巩固拓展财税体制改革成果,探索推进市本级与县(市)税收收入分享体制,推动重点项目税收增量共享试点。深化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稳步推进义务教育等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优化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完善市对下转移支付机制。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调整优化支出标准体系。积极有序推行零基预算编制办法,指导县区零基预算改革扩面试点。启动修订《市级部门预算管理办法》《市级部门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调整优化部门公用经费开支标准科学化测定工作,加快构建部门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制度 + 技术”的管理机制,全面建成用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健全预算指标核算制度,全面提高各级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

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硬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力

坚持预算法定,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强化预算约束。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建立健全“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审查机制,加强有关支出必要性、合理性审核,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规模。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用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行为。全面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预算控制、核算、决算,完整反映预算资金流向和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情况。强化预算指标管理,不得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严格执行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标准,不得超标准、超范围列支。做实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紧扣绩效管理“前期、中枢、后端”全链条,持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推动绩效管理从“夯基础”向“提质效”转变。坚持向管理要效益,进一步扩大绩效管理范围,将专项债项目纳入绩效评估范围,对重点领域、历年资金结存量大、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特别是创文、环卫一体化、外贸经济等重点项目资金开展绩效评价,推动绩效管理扩面提效。做实绩效结果综合应用。抓实预算绩效管理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管理、综合考核挂钩机制,实现绩效管理各阶段成果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对接,防止评价和管理“两张皮”,切实提升以“绩”辅“财”的质量和水平。严肃财经纪律,强化监督监管。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明确要求各地财政收入要真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 对新时代建立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作出了顶层设计、明确了重点任务。为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财政部启动应用预算一体化系统平台,对收入的真实性予以监测。财政部门作为财会监督主责部门,要切实加大监督力度,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等重大部署,严肃查处财经领域违反中央宏观决策和治理调控要求、影响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违纪违规行为,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聚焦贯彻落实减税降费、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加强基层“三保”、规范国库管理、加强资产管理、防范债务风险等重点任务,加强对财经领域公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聚焦加大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监督力度,严厉打击财务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对相关责任人的追责问责,切实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财经纪律和市场经济秩序,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今年财政工作的任务很重、责任很大,舞台也很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践行“五新”战略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审:孙晓萌 二审:周瑞峰 三审:王新景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