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周渝波:建议完善科技创新投资容错机制,鼓励国有资本敢于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新董事长今年周渝波拟提交一份关于健全完善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机制的建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全国两会报道

2022年是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中国国新由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转入持续深化改革阶段,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底,公司资产总额达8800亿元,较2016年试点之初增长5.3倍;全年实现净利润238亿元、归母净利润152亿元,较试点之初均获得明显增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新董事长周渝波今年拟提交一份关于健全完善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机制的建议。

“2021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不含金融企业)总额308.3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86.9万亿元。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健全完善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机制。”周渝波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表示。

在他看来,目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但影响国有资本配置的一些矛盾需要重视解决。

首先是实体产业周期性波动与金融机构安全性要求的矛盾。其次是实体企业聚焦主责主业与创新资源融通融合的矛盾。第三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与科技创新投资风险的矛盾。第四是国有企业负责人的任期制考核与产业培育长期性的矛盾。

针对上述矛盾,为健全完善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机制,周渝波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推动完善“产融结合”机制,畅通国有资本在资本市场和实体产业间的流动渠道。重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国有资本带动优势,形成更加畅通的实体产业和资本市场结合部和连接点。充分把握实体企业发展需求,依法合规用好各种金融工具,通过基金募资、项目投资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创新资源参与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实现各类资本的信用转换、期限转换,促进提升资本要素在实体产业的配置效率,更好实现“以融促产”“以融强产”。

二是健全完善跨界创新合作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在协同创新中跨业跨企流动。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中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协同创新、设立国家专项基金等为抓手,更大力度推动国有资本跨行业、跨企业流动,依托产业龙头央企,联合民营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打造创新联合体,健全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联合创新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投资容错机制,鼓励国有资本敢于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按照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原则,针对科技创新投资特点制定规范的容错程序,明确国有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投资中,如果遵守决策程序、履行应尽义务且不存在故意违法违规情形的,可以不追究单个科技创新投资项目国有资本损失的个人责任,以此消除国有资本开展科技创新投资的顾虑。

四是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机制,引导国有资本加大科技攻关、产业培育投资力度。持续完善年度考核加分、研发费用视同加计扣除、资本金注入、工资总额单列等一揽子支持国有企业创新的考核政策,深入探索对承担长期性科技攻关、产业培育任务的国有企业负责人,制定递延式考核机制、阶段性专项考核目标和特殊的任期制安排,以此激励国有企业负责人更好把握需要国有资本长期投入的项目。

责编 | 孙庭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