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江苏 > 正文

扬州重工每修正总吨所耗工时比2019年下降39.5%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2022年,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州重工)建造船舶的每修正总吨(船舶货物总量乘以船舶类型系数)所耗工时较2019年下降39.5%,较2021年比下降14.7%;2022年全年完工建造船舶11艘,共211.8万载重吨。其中21万吨散货船9艘,11.4万吨成品邮轮2艘。

1、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全貌

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全貌

扬州重工成立于2007年5月,由中海工业全资收购原江都船厂后组建而成。2013年至2018年,企业一度出现建造计划严重脱期,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连续多年亏损等困境。随着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成立,中远海运重工将扬州重工列为对标世界一流试点单位,拉开了向精益的自主设计要效益、向精细的质量管理要效益、向精确的安全生产要效益的大幕。

向精益的自主设计要效益

“满足规范是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性能优良、制造方便、降本增效更是设计的权衡点。”在探索精益设计之路中,公司一改之前的做法,开始将追求满足规范的目标仅仅作为“成绩及格”。此举实现内业加工周期压缩20%以上。

此前,扬州重工无自主详细设计,系从外部设计院购买设计图纸,而设计院为满足各船厂建造、各船级社规范、诸多船东的个性需求,往往存在设计冗余、设计标准高低不均、不能结合自己生产设施实际、设备配置高的情况;此外还存在出图拖期、错误重复发生以及技术水平和管理现状距精益设计相去甚远的现象。由于无自主详细设计,公司只得采用项目管理制,这样就使得协调工作多于设计工作,生产设计无加工序列、取材批量大、缺少物量信息、物资缺少一元化管理、设计无事前研讨等问题。以上因素是直接导致施工速度降低的“罪魁祸首”。

2、船坞搭载现场

船坞搭载现场

公司通过深入交流与思考,确定从零开始构建起精益化设计体系,为现场定制适合高效、信息完备的施工图纸。成立技术本部,下设详细设计部,重整科室划分及内部结构,自主掌控船舶性能、质量标准,并与经营、采购良好互动,且贴合企业生产实际,差错率低,有效地支撑均衡、连续生产。组织构架调整后,设计团队职责清晰,设计者不再是面对整个项目,而是负责一块技术领域,实现了从项目应对向专业技术钻研的转变,部分薄弱环节得到跨越式提升。

据技术本部副本部长孟庆华介绍,以前在生产阶段,详细设计仍然需要派人入驻生产现场办公,处理设计质量导致的现场施工问题和项目报验船东意见。建立以设计基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后,一改过于依赖设计人员个人能力,图纸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通过横向上专业间研讨、纵向上规格书研讨,提升了设计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具体项目设计中,针对详细图纸流向全部生设人员,增加了资深设计师实施作业拆分这一环节,将上游设计图纸及前船经验综合信息(重点事项、不具合、联络单等)拆分至每项作业中;同时,细化作业颗粒度及固化作业步骤,根据作业技能难易及专项技能安排工作计划,降低作业人员能力需求,减少多样化、个性化的作业方式,避免重大不具合的发生。

联动的营业制造采购,实现了降本增效。以前在合同谈判阶段,由于技术规格书完全是委外设计院所编制,与客户进行谈判时容易陷入被动。现在,通过对规格书进行预审,以规格书提案形式对委外设计进行优化,保证设计满足要求的同时,有理有据地与客户深度交流技术、优化设计,为经营接单提供支撑,也大幅降低因后期修改而导致的时间成本。

变串为并,向高效流程转变。生产设计应用钢材小LOT流转技术,通过细化中间产品,引入取材系列、加工系列概念,采用成组技术对产品加工过程分类,设定合理流向代码。套料阶段根据单个分段按最终交付给组立所需要的准备周期不一样,将零件划分10多种批次,结合内业车间空间布置、设备能力优势,按零件流动最短路径为原则,输出图纸和切割数据,实现在设计阶段高效规划设备功能,空间上分道分线,释放产能,内业加工周期压缩20%以上。

向精细的质量管理要效益

“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如果设计和制造过程对质量不加以恰当的管理和控制,就不能生产出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也不能保证生产效率。而此前,扬州重工曾多次出现质量问题,导致生产计划拖期。

为此,扬州重工更加注重管理的过程、方法和充分的事先研讨,重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接单、设计、生产、检验、交付全过程的策划、实施、监控、纠正与改进,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确保一次性就把事情做对。

3、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

质量管理原则中有一条为“领导作用”,扬州重工领导班子以身作则,自2020年起,将原由事务部担当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三合一”管理体系调整为由各业务职能部门担当对应体系运行;将原由品质保证部担当的精度、焊接、涂装专业委员会转至制造部门承担,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重构了体系管理运维机制,以利于对质量数据进行自主过程性分析和跟踪,进而针对性的制定改善对策。

按照“怎么写的怎么做,怎么做的怎么写”的体系文件编制原则,重新识别质量管理全过程逻辑关系,将体系要求落实到文件中并涵盖各部门的主要质量管理过程。每一份规定都经过了起草部门内部充分研讨、部门间广泛协议、意见修订再研讨协议。各部、科编制业务流程管理基准并执行,做到业务开展有据可依、管理文件指导业务规范开展,实现质量管理体系与业务相互融合、知行合一。

通过质量体系培训、问题分析会、作业基准教育、OJT、晨会宣教和赴外研修经验分享等方式开展分层级、多途径的质量培训教育和效果评价验证,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全员逐步掌握用体系思维策划和开展业务,将PDCA循环及过程方法贯穿始终,实现了将体系要求和质量标准落实在业务流程和施工作业中。

营业部门明确合同评审流程,确保客户需求和产品要求得到充分识别和评审;设计部门执行设计管理基准、设计作业基准和严密的图纸校审制度,构建精细化的设计质量体系,通过DR和工艺研讨、TQC/TQM、设计反省等活动,将质量落实到各设计环节中,从“源头”控制质量;制造部门建立了标准化作业体系,在过程中自主控制质量,维持内部质量标准的统一和稳定。同时,建立了供方和外包工程单位的准入和评价制度,指导和督促供方及外包工程单位提高服务能力、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为产品实现的过程提供“人”与“物”的保障。

传统QC专检的三级检查制度,因为专检的“标准”因人、因时而异所执行的标准不统一。扬州重工全厂各层级联动对作业基准进行培训和推广,使管理者、施工者对所在工序质量要求、质量标准有了精准掌握,逐步取消QC专检环节,调整为与船东船级共同检查,减少了停滞等待的时间,培养了大家追求恰当的质量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理念。

据副总经理秦建国介绍,扬州重工曾由于部门职责不清,导致船东意见1个多月没有回应,造成客户的抱怨和对船厂的不信任。公司通过修订《船东意见处理规定》明确了各阶段、类型意见的应对担当部门和流程。监造组驻厂初期召开项目启动会,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双方充分交流;建造阶段召开船东/船级双周例会,就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双方关注点进行沟通。目前,船东意见答复速度约2个工作日,客户对质量的认可和信任不断提升。

向精确的安全生产要效益

没有安全,生产将毫无意义。扬州重工面对以前基础管理薄弱,事故频发等亟待完善的安全管理局面,不断深入各项自主安全管理实践,探索从“严格监管”向“自主管理”转变的路径。

“自主”是指各级团队、每位员工都自觉担当起相应的安全生产职责。扬州重工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始终围绕“自主”这个核心,制定了“3+1+1自主安全管理计划”,涵盖了7大类30余项具体改善内容。通过数年的管理实践,安全生产管理迈入了“自主管理为主,严格监管为辅”的新阶段,更好地调动了广大员工主动参与安全活动的积极性。

4、内业生产

内业生产

2017年,扬州重工近8000名员工中94%为分包方员工,这类员工存在有章不循,加上管理人员能力欠缺、作风疲软等问题,导致安全事故多发频发。公司针对该情况,一方面,重典治乱,狠抓“反三违”和“员工行为规范专项整治”,加大违章查处力度和覆盖面,严查事故报告、严格“四不放过”流程、严肃责任追究,促进了现场安全措施的布置与落实;另一方面,紧盯现场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以周为单位,分类别、滚动式梳理整改;同时,推行安全统括管理。严格执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编制安全统括管理要领,实施统括管理,将安全责任逐级明确。每年确定年度安全目标,将年度计划分解到各月安全卫生活动推进计划中,实施并进行跟踪。

为加大示范班组的标杆引领作用,公司以正向激励机制带动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善,强化自主安全能力提升;党委还把开展“党建+安全改善”“党建+6S”活动作为基层党组织与业务科室职能融合的结合点、切入点,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安全改善、6S竞赛活动中沟通协同、宣贯落实、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追求均衡、连续、快速、节拍生产,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建造效率,而且还能提升本质安全。公司通过长期、反复积累物量数据,在基本准确把握物量及操业量后,改变原来凭经验和前船建造实绩确定各阶段建造周期向精确计算建造周期的模式转变。根据公司设备设施、劳动力等情况,确定公司年度操业能力;依据操业量目标、单船目标工时、结合生产效率持续提升目标,科学、精准计算各单船建造周期;组织制造内部充分研讨,用生产能力反复验证,确保线表科学编制,精准的线表真正成为公司均衡、连续、快速、节拍生产的纲领。

据总经理助理钱天龙介绍,在计划执行中严格“谁执行,谁编制,谁跟踪” 建立以线表为纲,以搭载预定为中心的精益拉动式计划体系,每个工序像对待客户一样对待下道工序,各生产科根据下道需求,制定自己的生产计划,以看板形式每日跟踪,经过长期对物量和工时实绩的积累,更加精准把控计划的作成和执行,逐步形成自主管理理念。

随着《安全设计基准》的正式编制与施行,设立了专项课题进行系统安全改善,“零号车间不留隐患”的安全设计理念落地生根;制造部门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建立工器具库,一举解决了分包方自带工器具“带病上岗”问题;设备完好率从2018年的91.2%提升到今年的97.1%,大幅度降低了设备、器具缺陷及缺失带来的安全风险。(王伟州)

一审:孙晓萌 二审:周瑞峰三审:周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