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甘肃 > 正文

甘肃成县:手工挂面 “晒”出幸福好生活

近年来,成县不断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通过线上线下两种营销渠道,手工挂面跳出小天地,走进大市场,逐渐打造出本地特色产业品牌,成为当地群众稳定增收的产业之一。纸坊镇手工空心挂面制作和红川镇推动手工挂面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只是成县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

传统手艺挂出“黄金丝”

走进甘肃成县纸坊镇农家小院,一副副挂面架整齐排列,村民大早上就围着面盆转,盘条、醒面、上面棍,拉长、拉长、再拉长,直到把面拉到足够细,在阳光的照射下,一排排细如发丝的挂面,顿时变成了“黄金丝”,散发出浓浓面香。

图片 1

成县纸坊镇纸坊村群众正在制作手工挂面    陈昉昉摄

纸坊镇许多家庭都保留着挂手工挂面的传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本地产出的潘林面粉,挂出的手工空心挂面因口感筋道、爽滑而远近闻名。进入12月份,村民挂的手工挂面,成为农户年底收入最多的来源。

“我们的挂面不愁销路,经常是提前预订,上门收购,现在已经挂了1500斤面,以7元/斤的价格全部售出。这段时间天气好,想尽量多挂点,到年底能挂出4000斤面,收入3万多元。”纸坊镇纸坊村村民豆江平说道。

图片 2

阳光下手工挂面如金丝       陈昉昉

纸坊镇农业农村中心主任张文镜介绍,今年以来,全镇把“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落实到具体行动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品种改良等一系列措施,种植以潘林麦为主的冬小麦1.81万亩,确保粮食安全。

推进手工挂面规模性、标准化发展

凌晨四点,天还未亮,位于甘肃成县红川镇的甘肃金麦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早已灯火通明。车间里,工人们戴着口罩,身着统一的工作服,各就各位,从和面、搓面、拉面,到挂面、卸面、铡面、包装……大家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共同演绎一碗成县手工空心挂面的由来。

图片 3

“此前,受疫情影响各地的货发不出去,对我们产品销路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现在随着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我们陆续接到了来自青岛、陕西等地的多笔订单,大家都铆足了劲,忙生产、赶订单,争取在年前交货。”企业负责人王旭辉介绍说。

图片 4

王旭辉是地地道道的成县红川人,2016年,他放弃汉中舒适安逸的生活,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回乡创业。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决定选择成县极具优势的传统手工空心挂面加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王旭辉投资170万元成立甘肃金麦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发展,研发出了低盐系列、杂粮系列、蔬菜系列等三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的手工挂面,推进了成县手工挂面行业集群式、规模性、标准化发展,极大丰富了消费者对传统手工挂面的认知,

“我们目前日产手工空心挂面3000斤,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全年产量仍达到280吨,产值350万元,为当地40多人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远销青岛、广州等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的赞誉和喜爱。”公司负责人王旭辉说。

图片 5

家住西柳村的李丽清,自从企业成立以来便成了一名“上班族”,家中有4口人,丈夫受疫情影响今年未外出务工,只能在周边找些零活,生活压力陡然加重。李丽清因为好学肯吃苦,现如今已成为企业的生产能手,月收入3500元左右,这让她在家门口就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极大地缓解了家中的困境。

近年来,成县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形成了以核桃产业为主导,订单辣椒、特色养殖、中药材种植为辅助,麻花、变蛋、手工挂面为补充的“133”产业发展格局,延伸了农业发展产业链,培育出了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提质增效,群众致富增收。(陈昉昉  郝亮)

一审:周瑞峰 二审:孙晓萌 三审:周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