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关注中国经济逻辑之变——经济政策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中国的经济逻辑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坚定不移地弘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实现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的共同富裕,完成“两步走”战略安排,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中国的经济逻辑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坚定不移地弘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实现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的共同富裕,完成“两步走”战略安排,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而实现这一要求的关键就是强调完整系统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依据客观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搞清事务之间的“长线条”的逻辑关系,探寻到问题本源,中国经济政策才能事半功倍。

曾几何时,一些经济专家以静态、片面、孤立的观点看待经济事务,导致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导致政策失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举个典型的例子,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经济学家一度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净出口,于是希望消费能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更多拉动。原本,在投资、消费、净出口三个方面调整一下,使之更加平衡,无可厚非。但如果政策最终变成了“弱化、甚至无视投资和净出口的单纯消费拉动”,消费上去了,但居民储蓄率下去了,进而带来资本积累率负增长,那就是南辕北辙了。

经济学理论很重要的一条:就长期而言,任何一个国家,其经济增长非常核心、重要的要素就是资本积累,没有资本积累的增长就没有经济的增长。拉动消费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经济增长,避免国家资产负债表持续弱化。片面追求消费拉动,会导致国民总资产中负债比重大幅攀升,国民资产负债表不断弱化。如此态势一旦发展到极限,势必从根本上约束消费的进一步增长,就算市场提供了新供给,国民也不会有足够的消费能力。

所以,经济管理必须要懂得经济事务发展的基本逻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政策方式,可能带来长期的、严重的后果和教训。

图:中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图片1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消费和投资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历史看,投资(蓝线)增长是消费(黄线)增长的先导。再从另一个角度说,消费增长所拉动的投资,大量都是传统产业投资。要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新供给促进新消费,必须在保护好国民消费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否则恐怕会事与愿违。

仅就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而言,投资才是关键、是核心,因为它是增加就业、增加国民收入的关键路径,有收入的增长才有消费的增长,这是顺理成章的基本经济常识。如果我们总是围绕国民储蓄存量打转转,依托老百姓储蓄存款的不断减少去拉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而且会对国家经济潜力构成伤害。

应当说,中国不是不要投资,而是不要低水平重复建设投资;中国不是不要净出口,而是不要高能耗、高污染、低利润的净出口。这原本是投资结构、贸易结构调整的问题,而绝不是“三驾马车”要谁不要谁的问题。这难道不是最基本的系统性经济逻辑问题?

之所以今天要讲这个问题,原因是中国居民储蓄开始较大幅度地增长。今年的1至9月份,中国老百姓新增储蓄金额超过13万亿元,这是今年少见的增幅。一方面,这是疫情之下,人们以备不时之需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则是中国老百姓越来越多地放弃购房投资的体现。这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有些经济学家提出,现在应当更多压低存款利率,而重新把储蓄逼向购房。但我很不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现在更该是保护资本积累率不断提高,并同时加大高端制造、科技创新投资的重要时机,而不是再以购房等消费、甚至超前消费去消耗或蚕食宝贵的居民储蓄,这不符合中国未来的经济逻辑。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