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安徽 > 正文

阜阳市十三举措助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

近年来,阜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决策部署,持续加强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市县一体化建设,大力创新平台功能,深挖服务潜能,规范交易流程和标准,提升全流程电子化水平,多措并举优化平台整合共享,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推进平台市县一体化

依据国家统一要求和标准,着力推动构建“一网三平台”,取消各县(市)交易网站,打造阜阳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平台公共服务门户新网站,推动形成全市统一、终端覆盖县(市)的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按照公共资源交易行业专业性模块进行设计,实现了市、县公共资源交易门户网站统一化,与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网、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网互联互通,创新推动“平台之外无交易”,“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迈上新台阶。

二、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规则统一化

多次对市、县各类交易制度进行梳理,在招标、投标、开评标、定标、其他等五大环节,将建设工程、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服务流程分别优化为19步、16步,制定全市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办事指南57项、服务细则33项、“零跑腿”事项59项,同时建立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好差评、意见建议征集、协同配合服务等多项制度,实现市、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制度规范化、统一化。

三、高质量实现全流程电子化

坚持“进得来、办得快、效果好”目标,把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省率先做到项目登记“云上”审、开评标场地“云上”约、质疑(异议)投诉“云上”办、评标专家“云上”抽、中标通知书“云上”发、投标保证金“云上”退、成交合同“云上”签、交易环节“云上”查,完成交易各环节、各主体全流程在线签章,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开启交易全过程高质量“云上”新模式。

四、全链条深度应用省市场主体库

为提高交易信息数据的结构化水平,保障市场主体的资料完整准确,阜阳市持续深度拓展省市场主体库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应用,坚持“应用必用、可用尽用”的原则,规范高效地服务各市场主体,率先在市场主体身份验证、代理机构进场登记、交易项目注册、投标文件制作、投标文件评审、中标候选人公示等6个环节均应用省市场主体库相关信息。市场主体通过交易系统可直接获取省市场主体库中的对应信息,不仅避免了重复录入工作,也保证了市场主体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不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事业高质量发展。

五、纠正政府采购非招标方式开(唱)标环节

依照《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对非招标采购方式政府采购项目电子化交易服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取消政府采购非招标方式开(唱)标环节。2022年8月1日对交易系统进行更新,采用非招标采购方式的政府采购项目,在递交响应文件环节,供应商通过电子交易系统上传加密的响应文件;响应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后,采购人在线解密文件即可,供应商无需参与解密环节;解密完成后,直接进入评审环节。使实际的解密环节更规范、高效,精简交易流程,缩短交易时间,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阻断了供应商因开标环节泄露投标人名单造成二次或多次报价时串通投标的风险,避免恶意低价竞争,有效降低围标串标行为的发生。

六、全面应用不见面开标大厅

交易平台增设网上虚拟开标室,招标人可以预约虚拟开标室,在具备能够登录不见面开标大厅网络环境的任何地点均可进行开标;也可以选择预约交易中心现场开标室进行开标。交易平台对所有进行交易的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项目的开标过程进行录屏,借助腾讯云录播功能,实现从“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开标结束”交易活动全过程的桌面录制,交易中心存档备查。“云上开标”的建成和使用,系统以自动抽取系数(家数)的方式代替摇号机,免去现场视频直播的成本投入,让开标更加公开透明。

七、全方位多环节应用人脸识别技术

针对专家身份验证方式传统单一、流程繁琐冗杂和使用CA等介质易损易坏、兼容性差、需要续期等问题,在专家进场身份验证、登录评标系统、评标报告电子签章等环节中,利用PKI数字证书技术,通过人像识别,对评审专家信息进行采集,依托政务服务平台皖事通APP和安徽省综合评标专家库管理系统V3.0等先进技术支撑,进行融合研发,成功在公共资源交易评标环节实现全域受控、全程安全、全程无纸、全程无介质人脸识别功能。智能人脸识别技术自上线以来,累计服务全市8000多个项目40000多人次。消除了评标评审专家需随时携带CA等介质签名的弊端,极大提高专家评审的工作质量和便利度,同时有效防范了专家冒名顶替评标的风险。

八、取消建设工程通用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评审

在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在前期编制中不切合施工现场实际,也不能指导后期施工,且投标人中标后,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重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招标人和监理单位审批后,方能实施。前期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已无实际意义,甚至成为招标人与评标专家利用施工组织设计暗箱操作的工具。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在建设工程通用项目招标投标环节中,阜阳市创新性取消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审,改为投标人在投标环节不再提供施工组织设计,由中标人中标后在项目开工前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单位审批后作为后期指导施工的依据。此举不仅节约了投标人的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也降低了评标委员会与投标人串通投标的风险。

九、助力长三角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

为进一步统筹共享公共资源交易评标评审专家资源,防范区域性评标专家被投标人围猎的风险,2021年,以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为基础,依托市县技术标准统一、硬件设施统一、操作规范统一、调度系统统一的标准化远程异地评标室,阜阳市远程异地评标辐射半径持续延伸至长三角区域,与淮南市、合肥市、滁州市、江苏省扬州市、浙江省湖州市等实现常态化合作,助力实现长三角区域评标专家、场所设施“云上共享”,不断扩大阜阳市远程异地评标的朋友圈,为下一步实现“居家评标”奠定坚实基础。2021年以来,共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827个。

十、评标专家劳务费自助结算

根据阜阳市公共资源交易评标评审专家劳务费支付标准实施办法,以人民币(元)作为结算和支付单位,统一发放标准,将专家劳务费计算公式嵌入服务系统,实现评标专家费用自助核算、结算,为招标代理机构提供评审专家劳务费用核算服务以及发放渠道,有效解决由招标代理机构进行人工计算发放费用存在发放不及时、不规范、有误差、标准不统一等矛盾纠纷问题,实现专家评审费用发放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序开展做好了“后勤保障”。

十一、免收建设工程项目投标保证金

为帮助企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切实减轻企业经济负担,2022年5月5日起,暂停收取阜阳市范围内政府性投资的建设工程项目投标保证金,助力企业纾困减负。保证金的免收优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市场主体满意度。同时也为各企业释放资金压力,减轻企业投标成本,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竞争,激发了市场活力。截至目前,共免收664个项目24305笔投标保证金,为企业释放资金约50亿元。

十二、创新商务标评标基准值计算规则

为降低交易成本、避免围标串标、提高评标效率,阜阳市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中,创新商务标评标基准值计算规则。根据投标人家数多少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评标基准值,将投标人数量划分成四个计算区间确定基准值,并明确当投标人数量大于等于30家时,采用低价优先的计算方式。避免投标人为提高中标率采用多家联合的方式拉动平均值的计算导致投标人数量在上百家甚至几百家。采用新的计算规则以来,该市建设工程类项目的投标人家数基本上都在10至20家左右,通过不断引导投标人理性投标,合理报价,有序竞争,基本杜绝了恶意低价、串通投标的行为。

十三、取消建设工程项目清单分项报价评审

阜阳市创新性取消清单分项报价评审,投标人根据招标人编制的最高投标限价及相应的组价报总价,采用投标报价与最高投标限价同比例下浮的方式计算出分项组价。此做法,既避免投标人因改变工程量清单等不允许变更的内容和采用不平衡报价给投标人带来废标的风险,也符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量价分离”原则,招标人依然对自己编制的清单工程量负责,投标人对自己所报出的价格负责。按照阜阳市交易额计算,全市每年建设工程项目交易额约300亿元,组价编制费用根据市场行情按工程预算0.5‰,每个项目投标家数20家计算,每年可为投标人节省3亿元。

下一步,该市将进一步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推进该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水平,积极探索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向虚拟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持续扩大远程异地评标区域范围,加快与长三角区域及全国各地建立常态化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推动“居家评标”模式,真正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程不见面,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高质量发展。

一审:周瑞峰 二审:孙晓萌 三审:周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