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北京 > 正文

生物医学工程与智慧医疗融合创新发展论坛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医疗器械产业峰会在京举办

2022年8月19日,“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生物医学工程与智慧医疗融合创新发展论坛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医疗器械产业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医工融合 共创未来”为主题,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由中国电子学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主办,河北临空集团、众诚智库承办。

图片1

会议现场

百年之大变局,医工融合发展新机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调整,发达国家争夺医工融合高地日趋激烈。我国医工融合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国内医工融合迈进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面临的阻力和竞争压力明显加大。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总体要求推动着中国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催生了大规模、多层次且快速升级的国产自主可控、先进的医工融合产品需求。这为我国医疗机器人、AI医疗诊断、远程医疗、医疗大数据、生物芯片、生物3D打印等医工融合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领导专家齐聚,寄语医工融合创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洪京一向与会各方对本次论坛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在致辞中说,当前世界先进医学融合机器人、大数据、新材料等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医学工程进入“智能医学”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催生了超大规模、多层次且快速升级的先进医疗装备需求。本次峰会搭建了医工融合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新时期医工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分享医工融合发展经验和新技术,展示了更加丰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将会引导和带动更多的朋友们参与生物医学工程与智慧医疗融合创新发展大潮。

图片2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洪京一

廊坊市副市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丁凌致辞表示,本次论坛以“医工融合 共创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视野和中国智慧,有力推动整合医学交流互动,促进全球医工融合事业发展。未来廊坊市将更加广泛的整合医工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产业实践,积极发挥廊坊临空经济区体制机制的先行先试优势,打造医工领域的高能级创新服务平台,让医工结合在廊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图片3

廊坊市副市长、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丁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司长王者雄提出,风险防范一直是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医疗器械监管部门时刻筑牢风险防控坚实防线,加强新型医疗器械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建设,可以更好促进国内新型医疗器械实现跨越式发展。

图片4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司长王者雄

世界新临空,生命健康产业新高地

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党工委委员,河北临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金虎表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于2016年8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交界,是全国唯一跨省级行政区域的临空经济区(含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其中廊坊区域100平方公里。

廊坊临空经济区按照不同产业聚集业态和空间结构形态,强化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高度融合,将全域划分为“航空创新区、国际商务区、高端制造区、生物医药区、生态文旅区”五个功能区。重点打造航空科创服务、生命健康、现代商贸物流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制造、跨境电商(自贸综保)、总部(楼宇)经济和高端服务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生机无限、智慧未来”的产业名片。

廊坊临空经济区生命健康产业链重点聚焦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三大领域,按照“8-5-4-1”产业发展路径,即围绕医疗器械国产化、CRO/CDMO研发服务、抗体类药物、创新型疫苗、细胞类药物、研究型医疗服务、传染性疾病体外诊断、医药冷链物流等八个细分领域,构建五大生态和四大平台,同步打造一套特色策略体系,打造世界级生命健康创新及转化基地。

目前廊坊临空经济区已引入一批医疗机器人、影像设备、IVD、生物制药、先进医疗服务等重点项目,包括武汉光谷生物城北京创新中心、国亦生科智慧谷、伏羲九针、吉诺卫、洛兮医疗等。

图片5

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党工委委员,河北临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金虎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邓玉林院士表示,当前前沿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技术与现代医学技术跨学科、跨领域交融发展提速,新型医工融合产品不断涌现,加速带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图片6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邓玉林

投资未来医疗,行业大咖建言医工创新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介入放射科主任段峰表示,医疗机器人是医工融合的典型应用,医疗机器人在介入医学中的应用既能缓解学习曲线过长的问题,也能做到手术更精准化和标准化操作,拥有较大临床应用空间,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图片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介入放射科主任段峰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主任李连勇表示,消化系统疾病是威胁国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以腔镜机器人为代表的医工结合创新产品,正在改变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模式,可以广泛应用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各个环节,凭借其更精准、更简便、医生体能消耗更少的系列优势备受到医护人员的青睐,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图片8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主任李连勇

得标准者得天下,穿刺机器人团体标准立项发

本次论坛会上,由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王大宁、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洪京一、河北省药品管理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侯东华、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张亚玺、廊坊临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发金、伏羲九针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柳絮,共同见证《采用机器人技术的人体穿刺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穿刺机器人团体标准立项发布。

图片9

穿刺机器人团体标准立项发布

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王大宁表示,“得标准者得天下”已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法则之一。谁拥有标准的话语权,谁就能掌控市场的主导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正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新法则。医疗机器人产业方兴未艾,以达芬奇为代表的国际巨头正在加快构建腔镜、骨科手术机器人等领域的“护城河”。

图片10

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王大宁

采用机器人技术的人体穿刺设备是指在人体穿刺过程中,穿刺靶点识别、穿刺引导、穿刺过程控制等环节采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达到提高精准性,提高穿刺效率,减少创伤等目的。

目前,国内外采用机器人技术的人体穿刺设备相关标准化工作尚在起步阶段,对该类设备的监管和产品研发、生产、检验均缺乏相应的细分领域通用技术标准与适合的测试方法依据,还没有形成标准独立的技术模式和精细分工协作的产业链。鉴于此,伏羲九针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着手牵头研究穿刺机器人团体标准。本标准工作将为国内外人体穿刺设备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标准参考。

众诚智库发布医工融合重磅榜单及系统研究报告

医工融合横跨医疗、机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学科领域,需要进行系统性研究,并据此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融合创新发展。会上,众诚智库咨询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韦玉怀博士发布了医工融合重磅榜单及系统研究报告。

图片11

众诚智库咨询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韦玉怀

医工融合发展离不开我们的高校、医院、产业园,以及医药创新平台、企业的协作。高校科研院所是我们医工融合的创新源;医院既是我们需求发起方和共同研发方,也是产品的主要使用者;医药创新平台和企业是医工融合产品的成果转化和市场化推广的主要推进者;产业园是医工融合产业生态环境的打造者和产业化空间提供者。

上海微创集团首席商务官刘雨表示,微创集团正在以卓越的手术机器人技术和创新能力,引领国内医疗领域智慧变革,旗下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镜、图迈手术机器人、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等多款医疗机器人均已获批上市,对推动我国迈向手术机器人产业战略高地、快速提升我国机器人手术临床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12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刘雨

伏羲九针智能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柳絮表示,血管精准穿刺问题一直是医疗机器人最大的技术难题之一,伏羲智能输液机器人是全球首款进入商业化阶段的输液机器人,首创“红外识别+超声引导+力感应随动”穿刺技术,并通过云边协同的技术手段升级算法,确保智能水平不断提升,有效突破了传统血管穿刺难题,行业标杆意义明显。

图片13

伏羲九针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柳絮

另外,本次高峰论坛还举办了“投资未来医疗,怎样支持医工创新企业”的高端对话。此次对话由众诚智库咨询顾问(北京)有限公司韦玉怀担任主持人,嘉宾包括铸正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荆璞、北京市方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天翼、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先生、北京迈瑞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晶晶。

对话嘉宾普遍认为,医工融合横跨生物经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材料等多个核心赛道,是精准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图片14

高端对话现场

以医疗机器人为代表的生物科技和信息科技融合科技产品最具未来投资价值。其中手术机器人和以穿刺机器人为代表的辅助机器人临床应用前景巨大;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的康复机器人的需求将逐步得到释放;更加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服务机器人将会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技术和产品创新是医工融合创新企业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引擎”,支持医工融合创新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社会各界广泛合作,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平台,通过医院、高校、企业产业生态环境要素共享,促进医工融合创新发展。其次,政府可以在创新型器械、药品的注册申报上,为创新型企业予以一定的支持。第三,政府产业引导资金、社会资本可以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医工融合创新企业的投融资中来,支持企业健康发展。

一审:孙晓萌 二审:周瑞峰 三审:周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