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给力的金融数据背后——不能让商业银行长期去做无米之炊

中国金融是不是已经患上了低血糖症?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7月11日,今年上半年的金融统计数据出来了,从报告上体现出的数值看,上半年货币政策相当给力。就目前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看,这样的金融数据应当可以满足中国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但是,并不是没有问题。什么问题?构建这样的金融数据,商业银行所付出的“努劲”会不会太大?

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疑虑?因为,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2%,但同期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仅同比增长10.8%。对银行而言,存款是贷款的基础,存款增长也必然是贷款增长的基础,如果存款增速慢于贷款增速,这或许意味着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在减少”,而中国,银行超储率一直徘徊1%到2%之间,它意味着银行通过降低超储去增加贷款的能力及其有限,所以问题是:这样的信贷增长是否可持续?

我们看法是:货币适度宽松,不该只是要求银行多放款且多投长期贷款,而必须尊重金融基本常识——妇再巧,也要有米才能做饭。

我经常用“M2=基础货×货币乘数”这个公式来说明问题。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它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货币乘数大致是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变成贷款,贷款又变存款,存款再变贷款”这样的循环而数倍放大基础货币,但第一,它是以商业金融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创造”,也称商业金融信用衍生货币(简称衍生货币),这种衍生货币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倍数,就叫货币乘数。

可见,基础货币才是货币之本,是国家的信用符号;货币乘数则是商业信用,代表商业银行依据基础货币数量和金融管理机制去创造信用(衍生货币)的能力。所以,好比M2是一杯糖水,那基础货币就是糖,货币乘数就是水。经济运行中,货币糖和水都需要,糖太多则过甜,喝多了,经济会得糖尿病;糖太少则无味,为经济提供得营养不够,经济会出现低血糖。对经济和对人体也一样,要防止糖尿病,同时更要防止低血糖。

图片1

为什么要大篇幅讲这个道理?如上图所示,我怀疑:中国金融是不是已经患上了低血糖症?图中绿线是基础货币,图中蓝线所示的M2增长,几乎完全依托货币乘数(黄柱)增长而增长。这样的货币供给方式可持续吗?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到美国2008年货币乘数达到历史峰值时的9倍,则爆发金融危机。现代货币理论大家、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的经济学教授L·兰德尔·雷曾明确指出:之所以不断发生金融危机,关键是商业银行手中的“神秘粥锅”不受约束。什么是“神秘粥锅”?其实,指的就是商业银行向糖当中加水的能力,它们加的水越多,货币含糖量越低,经济杠杆越高,金融危险系数越大。

所以,央行不能把扩张信贷的责任过度压给商业银行,尤其不能让商业银行长期去做无米之炊,这是不是应当认真面对的问题?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