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广东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31岁,中医服务量保持全国第一

过去5年,广东的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哪些成绩?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伍素文)7月5日,广东省政府举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发布会,介绍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情况。

近年来,广东坚持“小切口大变化”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广东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31岁

过去5年,广东的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哪些成绩?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元亮在答记者问时指出,“十三五”期间,18项健康广东行动深入实施,健康生活方式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共识,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77.1岁提高到79.31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1.56/10万下降到10.18/10万,婴儿死亡率从2.64‰下降到2.13‰,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深化医改创新经验“百花齐放”,广东省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等创新经验相继入选中组部典型案例丛书和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全省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中医服务量保持全国第一,中医药服务实现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面对2020年初来势汹汹的疫情、2021年与德尔塔变异株的国内首次正面交锋、今年奥密克戎引发的新一轮疫情,广东全省上下“一盘棋”调度、“一张网”防控,筑牢了疫情防控防线。坚持落实提级管控、靠前指挥、扁平化管理,通过细化封控管控防范三区管理,实施“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等措施,迅速阻断疫情传播,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坚持中西医结合,千方百计救治患者,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健康医疗服务“掌上办”

在构建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上,刘元亮表示,广东分批支持建设50家高水平医院、实现地级市全覆盖,打造呼吸、肿瘤、肾脏病、心血管、精准医学等5大国际医学中心,助力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广东。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全面升级建设人口大县的47家中心卫生院至县级医院水平,改造建设189家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488家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10000间村卫生站。

“当前,广东医疗卫生‘强基层、建高地、登高峰’战略蓝图已逐步成为现实,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成,全省市域内住院率、县域内住院率分别保持在95%、85%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他说。

此外,注重从小切口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目前广东已建设5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组建74个城市医疗集团、428个专科联盟、121个远程医疗协作网,推动优质资源均衡布局。安排5家大湾区内高水平医院“一对一”帮扶粤东粤西粤北的医院,安排73家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113家县级公立医院,在70个县(市、区)建设104个医共体,全省县域诊疗服务能力全面加强。

刘元亮介绍,100%三级医院、90%二级以上医院提供智慧医疗服务;全省251家医院建成互联网医院,基本实现三甲医院全覆盖;4504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远程医疗一站会诊,让边远地区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2657家医疗机构实现“一码就医”,居民手持广东电子健康码,可完成预约挂号、就诊、检验检查、查看报告、取药、支付等健康医疗服务;“粤健通”平台已上线使用,首批汇聚22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高频服务事项,实现健康医疗服务“掌上办”,“互联网+医疗健康”更加便民惠民。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