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文化时尚 > 正文

远沙有石

那是2015年夏日,我和作家陈学仕(现任金昌市作协主席)去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采风,我俩在雅布赖镇整整泡了近一个星期。雅布赖盐业公司是雅布赖镇唯一的老牌企业,原雅布赖盐业公司工会主席巴亘接待了我们,巴亘每天陪我们在广袤的戈壁滩奔驰。我们考察过雅布赖盐池、库日木图庙、雅布赖镇水源地、九棵树等地,还兴致颇高地爬上九棵树旁边的那座沙山,在沙山上可远眺一望无际的巴丹吉林沙漠。返回兰州后,我写了一篇《诗意雅布赖》,在《丝绸之路》首发。

2、石岩(右1)陪同考察团一行考察阿拉善右旗

石岩(右1)陪同考察团一行考察阿拉善右旗

那次雅布赖之行,巴亘也许是被我们对丝路文化的热忱所感动,他建议,我们用半天时间去一趟阿拉善右旗,见一下时任阿拉善右旗文联主席的石岩。巴亘说,石岩是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

临别雅布赖镇即要返回兰州的头一天下午,我们去了阿拉善右旗。我随身仅给石岩带了两本我们编辑出版的《丝绸之路》期刊。

我们在右旗一家风味餐厅小聚,具体吃什么,我已记不清了。但把酒言谈,相聊甚欢,主要话题当然离不开丝路历史人文。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谋面,但石岩的坦率、真诚,给我留下极好的印象。相聊中,我得知石岩祖上是武威民勤人,他说,阿拉善的汉族人口,基本上都源自武威民勤。石岩对图文并茂的《丝绸之路》期刊,很是感兴趣。石岩说,自己的业余爱好就是看书,有时也写点东西。

4、丝路古道送别

丝路古道送别

后来,每当《丝绸之路》出版,我都会为他寄上一本。石岩兄特别钟爱的一句话是“文学使人善良”,他知道我平素亦喜欢书法,希望我能为他的办公室写一下他喜爱的这句话,我很快涂鸦好后就寄给了他,石岩兄装裱后即挂在他的办公室里。

石岩兄是个忙人,但偶尔会在微信上私发几句感言,或者读过某篇文章后,发来几句感慨,我们也时不时通个电话,时有来往,但也仅此而已。

2016年的一天,石岩兄突然给我发来一条消息,他希望能利用《丝绸之路》的平台,做一期阿拉善右旗的专刊,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巴丹吉林沙漠。

这件事很快就成行了,和我一起去采风的有作家王振武、秦锦丽、王承栋、郑玲玲以及艺术家张巨鸿等。这次去的时候,我特意为石岩兄带了一本《大美金张掖》。

7、深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深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大美金张掖》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散文集,涵盖了张掖文化旅游的精华。时任张掖市文旅局局长的徐晓霞是一位为了张掖文旅倾情付出、燃烧自己的人。那几年,受张掖市文旅局的邀请,我和一众老友多次去张掖采风,《丝绸之路》刊发过很多张掖的美文。在徐晓霞大姐的力推下,由《丝绸之路》具体编辑,促成了这本厚重的《大美金张掖》。

阿拉善右旗,将来有没有可能也出上类似的一本呢?

这次阿拉善右旗采风行,我们考察得极为细致,我们参观阿拉腾特布希庙,去看曼德拉岩画,参观博物馆,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潮中的高潮当然是去巴丹吉林沙漠。我们一行人深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100多公里,大美巴丹吉林沙漠深深感染了我,也震撼到了我。当然了,那些时日,石岩兄每天陪我们跑戈壁,走大漠,参观寺庙,甚至晚上也是诗酒相伴。临离别的时候,石岩兄一直把我们送至河西走廊,我们在一座废旧的凉亭,呼吸着丝路古道上的劲风,饮着浓烈的青稞酒,饱含深情地朗诵着诗歌……方一一作别。

2016年9月,《丝绸之路》阿拉善右旗文化旅游专刊完美呈现,张巨鸿写了一篇《阿拉善右旗采风行》,我写了一篇《“天堂大漠”巴丹吉林》,郑玲玲写了一篇《我是风儿你是沙》,秦锦丽写了一篇《远古的呼唤》,王承栋写了一篇《天籁神韵——用心听到的阿拉善右旗》,王振武写了一篇《大漠新翻杨柳枝——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考察采访礼记》,石岩兄亦写了一篇《大红山——最后一口驼井》……美文美图,那期专刊,反响非常好,当然也受到阿拉善右旗上上下下的认可。这期刊物出版前,石岩兄还特地赶到兰州出谋划策,我们一起走滨河路,一起喝酒聊天,一起吃兰州牛肉面、灰豆子、热冬果、浆水面……

2017年的一天,石岩兄又给我发了一条消息,希望我能给他一些建议,以阿拉善右旗的文化底蕴,有没有可能完成和《大美金张掖》一样厚重的散文集?我给他的回复很简单,我说阿拉善右旗东接阿拉善左旗、甘肃民勤,南邻河西走廊的金昌、张掖,西连额济纳旗,实际上是绿洲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并存,文化富集,加之境内有着大美的巴丹吉林沙漠,一定可以完成一本与《大美金张掖》媲美的散文集。

在我的鼓动下,石岩兄终于下了决心。他向上级主管领导力荐,用尽全力推动此事,后来,由阿拉善右旗文联具体主导,同样由《丝绸之路》策划,我们最终完成了那本同样厚重的《醉美巴丹吉林》。

岁月在流淌,一晃几年过去了,石岩兄还是老样子,只是昔日那一点点清高早已被岁月抹去,但依然清澈爽朗,不管遇到什么事,既然发生了就面对,不卑不亢。

这两年,我几次邀请他来兰州,因为疫情都泡汤了。他也多次邀我去右旗,说我们可再去戈壁兜风,去巴丹吉林探险,还说专门为我存着一瓶九十年代初产自河西走廊的老酒,等我去右旗的时候,一起卧榻畅谈,对酒当歌……

闲暇的时候,他依然随性写写散文,写点小诗。前些日子还给我发来几首,让我用书法写成中堂,顺录如下:

《哥舒雄》

付诸西海唐帝威,哥舒半枪带雪归。

石堡城碎化沙金,美酒月夜彩云飞。

《雪中茶》

大河清流浪淘沙,众生芸芸几牵挂。

狼老半生自带酒,蒙古含笑举哈达。

红霞添香慢起杯,人生于此简笔画。

岁月难抵初心在,初六不寒雪中茶。

立夏那天,当他看到一张我过去在兰州滨河路上拍的雪景照后,也是诗兴大发,赋诗一首:

《立夏次日念赠文远兄》

时在寒冬雪最美,人遇良友春风吹。

笑阅白絮作纷飞,夏长秋收说轮回。

其实,石岩兄的这首诗,突然对我有了触动,是的,我自己亦算是写文章糊口的文人吧,我竟然忘记记下我们的交往,忘记记下我们共同努力所做过的那些有意义的事,那就补上吧!唯愿岁月静好,友谊长青。(文、图  杨文远)

作者:杨文远

作者:杨文远

杨文远简介:

杨文远,笔名萧远,丝路文化书写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敦煌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第一辑系列专著编委,“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第二辑系列专著副主编,曾任《丝绸之路》杂志社副主编。作品散见于海内外报刊及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各大网媒。作品被收录入多部散文集并多次获奖,已出版玉帛之路田野考察散文专著《丝路盐道》。

作者在写作之余酷爱研习书法,平素行书习二王,草书习孙过庭《书谱》,多年临池不辍。书法作品被兰州大学图书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多家馆院收藏。书法作品曾荣获第八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二等奖,被选作珍贵礼品赠与在印度举行的第39届世界诗文大会。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