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近视防控赛道:市场需求持续膨胀,焦虑心态被资本利用

近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出现近视愈加低龄化、近视程度加深并发其他眼病等趋势,近视防控形势严峻。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宇轩|北京报道

“有远见,不近视”。

今年“全国爱眼日”前夕,国家卫健委再次将“近视”这一话题纳入宣传主题,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已连续多年在这一主题日被重点聚焦。

记者从眼科医疗一线获悉,近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出现近视愈加低龄化、近视程度加深并发其他眼病等趋势,近视防控形势严峻。

与此同时,近视防控也成为眼科医疗领域的投资热点之一。多方资本加码近视防控赛道,资本市场对相关投资形势持乐观预期。而在近视防控赛道终端,医疗机构却遭遇业务扩容瓶颈。

另一方面,近视防控也成为不良资本借机牟利的幌子,中消协紧急发布关于近视防控的消费提示,专家也提醒近视群体警惕近视焦虑带来的眼健康损失。

眼科临床一线反馈:近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一直被广泛关注,教育部、卫健委等部委频繁发文指导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有关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建议。卫健委在多项提案答复中表示,将持续开展学生近视监测,加强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规范近视防控技术和诊断治疗,开发、推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

而国内青少年眼健康现状着实令人担忧。据国家卫健委披露的连续数据监测,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下降3.4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有小幅上升,为52.7%。

另据教育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一年级入学的小学生近视率为14%左右,三年间这一数据基本持平。由于近视一旦形成就不可逆转,这一比率已经不容轻视。教育部相关发言人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降低近视率要让没近视的孩子不要发生近视,同时让已经近视的孩子不要进一步加重。

1

(医师正在为青少年患者进行眼健康筛查。受访者供图)

北京同仁医院原眼科视光中心主任、现北京茗视光眼科首席专家周跃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通过长期的一线近视防控诊疗观察,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较以往有明显升高,中小学生群体中约有30%~60%的孩子近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逐渐呈现出低龄化、深度化的趋势,在极端病例中,甚至有4岁半的幼童就已出现一千多度的高度近视。

就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周跃华认为,除无法改变的遗传因素之外,近年来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室外活动机会少、近距离阅读时间长、电子产品使用率过于频繁、学业负担重、睡眠时间短等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主要不利因素。综合这些因素影响,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眼部发育的关键时期,若不加以必要的措施进行防控,近视率居高的现状很难得到扭转。

资本预期良好,终端发展遭遇瓶颈

面对严峻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有关部门频繁制定措施部署防控工作。教育部、卫健委等相关部委多次召开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研究部署落实会,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制度,对全国学生近视率等数据进行监测,规范近视防控技术和诊断治疗,加大卫生监督检查力度,力图做好近视早期预防。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对近视防控相关投资方向给予积极预测。

据分析机构测算,2030年近视防控市场规模有望达约2100亿元,十年复合增速约13.7%。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预计2030年屈光、白内障手术市场规模均有望达1000亿元,十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21.4%、15.6%。近视防控已然形成可以比肩屈光、白内障手术等传统眼科医疗赛道的新增长趋势。

细化到业务及产品层面,近视防控体系中不乏如OK镜、低浓度阿托品这类高利润、高增速的“香饽饽”,但也在青少年眼健康档案建立、诊断监测等医疗服务类业务方面遭遇瓶颈。

2

(近视防控医师指导患者佩戴OK镜。受访者供图)

北京茗视光眼科执行院长于泓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据既往业务量观察,目前近视防控在市场需求上增长稳定,门诊量年增速可以保持在15%以上。

但作为近视防控下游环节的医疗机构显然不是该赛道的利润主宰。于泓称,医疗机构开展的近视防控业务主要包括眼部视光检查、眼健康档案、防控类药物、OK镜和离焦性近视眼镜验配等项目,但综合整体业务体系而言,近视防控在营收中占比有限,难以形成有效增长点。

于泓表示,尽管近视防控门诊量逐年递增,但对于医疗机构,近视防控整体利润率偏低,业务扩容能力受限。“要想扩展业务,就要扩大门诊场地、增配专业医务人员。患者就诊多集中在周末、寒暑假等时段,机构内场地和人员的利用率本就不高。另一方面,近视防控对从业医师有一定的门槛要求,业内专门从事该项业务的眼科医生相对匮乏,难以支撑近视防控业务实现有效扩容。”

“医疗机构开展近视防控业务,更多是出于完备医疗服务体系、承担社会责任的考量。”于泓称。

近视焦虑情绪招致不良资本涌入防控赛道

并非所有的近视防控相关社会资本都能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医者情怀。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底,在对各地三千多家青少年近视矫正眼视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排查中,有177家企业因违反规定被责令整改,20家被立案查处;在对1000多家青少年近视矫正眼视光医疗器械使用单位的排查中,有36家被责令整改,2家被立案查处。同时部署开展的医疗器械“清网”行动中,监管部门以角膜接触镜等产品为重点,开展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测处置工作,加大了对相关产品的监督抽检力度,并对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置。

今年“全国爱眼日”前夕,中国消费者协会紧急发布消费提示,提醒近视消费者群体警惕不良商家打着近视防控幌子设下的消费陷阱。这一提示针对市场上存在的所谓“视力保护产品”,如护眼贴、明目膏、护眼仪、穴位按摩仪等,还有不良商家违规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提升视力”“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表述兜售产品,有的还列举了一些“成功”案例博取消费者信任。

中消协表示,这类广告宣传大都缺乏科学依据,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甚至会让部分消费者产生“治疗近视很容易”的误解,进而忽视孩子的近视防控工作。

“近视可防可控不可治愈”这一常识尚未形成公众普遍认知,部门不良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对近视的焦虑情绪,给儿童青少年群体合理进行近视防控方式造成干扰。

对此,周跃华在采访中多次表示,近视防控应回归医学领域,降低商业色彩,不迷信资本炒作。

对于普遍存在近视焦虑,周跃华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近视防控应持理性态度,不可因焦虑被“伪医学”绑架。周跃华建议,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应集合学校、家庭、专业医疗机构三方力量形成联动,普及眼健康档案,对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形成有效监测。家长、教师应遵循医师专业指导建议,避免盲目用药用械,从根本上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合理膳食营养搭配,以护航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发育。

责编: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