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减税降费|2.5万亿退税减税,谁将受益?

针对中小微企业,靶向性更强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全国两会报道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关于减税退税的新表述,传递出来的信号,将对市场影响深远。

2.5万亿元,这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退税减税规模!退税减税主要支持的方向聚焦在哪里?如何打通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最后一公里”?如何平衡减税降费和增加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经济周刊》联合百度APP独家制作的系列直播《代表委员面对面》节目中,企业界代表和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逐一解读。

96

 

减税降费“组合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

这些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包括: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今年减税降费的突出特点是组合拳。既有减税、降费,又有缓税、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更加突出,精准性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管清友分析说。

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有力举措,也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表示,他很庆幸参与了减税降费的过程。

在2017年8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座谈会当天,50家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和35个国务院部门以及机构负责人走进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参加了这次座谈会。曾光安是其中之一。

“这次座谈会非常务实,会上不仅谈到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问题,还谈到怎样减税降费的问题。”曾光安回忆,“座谈会上总理对我们反映的问题,要求有关部门研究落实。”

2018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8年5月1日起,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

紧接着,在2019年,又将制造业等行业16%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10%的税率降至9%。

“目前我国13%的制造业增值税税率和15%的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在国际上都是有竞争力的,而且这两个税率都是比较低的水平。”曾光安说。

97

 

“涵养税源”使市场主体逆向增长

去年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为上亿市场主体减轻了负担。

财政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市场主体的总量超过1.5亿户,其中2021年新增涉税市场主体1326万户,同比增长15.9%。而1.1万亿元的减税降费,减轻了上亿市场主体的负担,增强了韧性,为应对困难挑战,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2.5万亿元的减税退税,与去年1.1万亿元的减税降费规模相比较,力度明显更大。

落实减税降费和财政收入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统一性在于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目的统一;矛盾性在于财政收支压力加大。

财政部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的6年间,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8.6万亿元。这个规模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力度也是比较大的。通过持续减税降费,我国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下降,从2016年的17.5%下降到了2021年的15.1%。

“要辩证看待减税降费和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度小满金融首席风险科学家张俊看来,减税降费虽然在短期内对财政收入有一定影响,但是带动了企业的活力,会产生更大的长期税收效果,对财政是一个利好。

这一判断跟官方一致。在2月22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近年来,财政部坚持把减税降费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先手棋”,着力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通过减税降费来推动经济增长。实际上减税降费表面来看是收入在减少,但实质上换来了经济增长和后续财政收入的增加。

政府工作报告用“放水养鱼”“涵养税源”来形容减税降费对企业和财政收入的成效。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对此感同身受:“我一直呼吁降低税率、减少税种、涵养税源,只有把税源涵养大了,中国的税收总量才能增长,即使在经济下行背景下,财政收入也不一定是下行的。”

杨德才对政府工作报告谈到的几个数据印象深刻:“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是8.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比2020年增长10.7%。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这些数据说明了近两年我国实施阶段性减税降费的成效,也进一步说明‘涵养税源’可以使市场主体逆向增长。”

针对中小微企业,靶向性更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释放多重减税红利,而且靶向性更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

“这几年实施的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政策,对企业是非常大的利好。此外,政府工作报告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又进一步提高,给中小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提升智造能力增添了信心和底气。”曾光安说。

在张俊看来,融资是中小微企业最大的成本。大型企业融资,基本上是银行倒追着给他们钱,而中小微企业是求着银行去融资。

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去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在2月22日国新办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30亿元,支持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担保费率,全年为市场融资主体减轻担保费用超100亿元。2021年,中央财政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奖补资金63.36亿元,同比增长65.9%。支持打造普惠金融示范区,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报告指出,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

“如果各地加紧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让企业健康发展,提高盈利能力。”张俊说。

除了减税,对中小微企业的降费也很重要。而且,相比之下,企业对降费的感受更深。

“目前对中小企业的降费还有空间。”在杨德才看来,虽然社保缴费已经降低了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其他的比如住房公积金、基本医疗保险等方面的缴费费率并没有降低。此外,还有一些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也没有降低。“到企业调研,你会发现企业在这方面的负担还比较重。” 杨德才说。

打通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最后一公里”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除了受疫情影响,还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贺俊表示,大量应该退出市场的中小微企业还没有退出,在制造业企业中尤其明显。有些技术水平低下、生态环境污染比较重的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应该是淘汰的,但是仍然长期停留在行业和市场中。中小企业有序进入和退出,也是其健康发展的内容之一。

从另一角度看,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今年将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

杨德才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依然反复强调‘放管服’改革,总体来说,效果比较明显。像江苏的‘不见面审批’,使企业办事效率大大提高。还有浙江的‘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效果已经比较明显。浙江、江苏的一些地方基本上形成了‘一张清单’,而且清单目录在不断缩短,尽量做到让数据跑,而不是让企业跑。”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5期)


 

2022年第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2年第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