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解决动力电池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未来,汽车行业预计将由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全面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安全”已经触及消费者、制造者、社会管理者的底线,解决动力电池热失控问题迫在眉睫。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吕江涛)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就关于推动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应用带来相关建议。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我国汽车产业正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截至2021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784万辆。

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其中,尤以使用过程中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问题影响最大。

目前,业内解决动力电池热失控问题,主要从本征安全(单体电池的热安全与热设计)、被动安全(电池模块的热蔓延和热管理)和主动安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与热控制)三方面入手。本征安全就是从单体电池的热失控机理着手,从材料层设计和制造的角度加以解决。被动安全指在某一个单体电池热失控之后,用系统热管理的办法,也就是隔热和散热的办法,保障电池包安全。基于电池模块的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作为保障新能源汽车用户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堡垒,尤为重要。

王凤英表示,2021年,以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为方向,多家车企推出相关安全技术。但由于业内认识不足,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及预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出现之前已经购车的用户,并不能享受到这些前沿安全技术的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

未来,汽车行业预计将由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全面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安全”已经触及消费者、制造者、社会管理者的底线,解决动力电池热失控问题迫在眉睫。

因此,王凤英建议:一是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规划,推动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的应用,助推其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厂的必备配置;二是逐步对存量新能源汽车标配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如对现有存量车型分批更换匹配热失控防护技术的动力电池,对老旧新能源车建立退出机制,确保市面所有新能源车型均纳入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保护体系。

“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作为一种最新的技术,仅凭某几家企业的力量,难以快速推广。亟需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规划,推动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厂必备技术。”王凤英表示,“建议行业协会搭建平台,引发社会各界以及行业的广泛认知,共同推动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的应用。”

责编:侯隽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