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王国海: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推进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李永华)  “脱贫攻坚期间的扶贫车间建设,在帮助贫困群众就近稳定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国海说,如今的扶贫车间正在积极向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不仅能保障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还能进一步提升效能,发展壮大成为“乡村振兴就业工厂”“创业孵化工厂”,不断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为推动乡村振兴产村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然而,王国海也指出,不少地区的就业帮扶车间也存在一些发展隐患,一是对项目引进、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职责分工等缺乏系统规划,粗放运作,出现了建厂火热,运营冷清等现象;二是与乡村主导产业发展各自为政,与地方特色产业结合不紧密,“两张皮”问题比较突出;三是生产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造血能力不足,市场风险能力弱,在帮助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方面表现难以持续。

对此,王国海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完善规划,让就业帮扶车间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继续安排衔接资金,延期延续支持帮扶车间发展优惠政策,探索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解决订单不足问题,落实好就业帮扶各类辅助政策,各地结合实际确定帮扶车间的脱贫人口就业比重,解决好搬迁脱贫家庭零就业问题。

第二,产村融合,让就业帮扶车间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大力培育互联网+、5G+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农旅融合等新业态,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就业帮扶车间从劳动密集型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第三,提质升级,让就业帮扶车间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器。对产能落后的就业帮扶车间进行设备升级和提质改造,帮助其实现现代化生产。

第四,优化服务,让就业帮扶车间成为乡村振兴的稳定器。全面实施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特别是加大对返乡创业人才的扶持,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乡土人才和转业军人在脱贫地区创新创业。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