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不要“做空自己的祖国” ——金融人发财的工具需要重新评价

对于过去40年金融自由化已经带给世界的“既定事实”,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惕,时时刻刻需要认真检讨,对于那些只益于金融,而对实体经济和老百姓根本谈不上好处、甚至弊大于利的金融衍生品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过去40年,金融大鳄之所以能够呼风唤雨,关键在于:他们手里有工具。都有什么工具?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专业能力”外衣包裹之下的舆论工具——各色研究报告和它们控制的媒体;“分散风险”外衣包裹之下的金融杠杆——各色衍生产品和它们控制的交易。事实已经多次证明,所谓“专业能力”有时候不过是“专业骗术”,所谓“分散风险”名义之下的金融衍生品,往往不过是在市场上收割他人财富的机器。

许多金融衍生品都有很好的说辞。比如商品期货市场,其设置初衷是套期保值、发现价格,但在实际市场运行中,它却经常变成金融大鳄操控下的赌场。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石油期货价格。高盛为首的金融大鳄拼命炒高油价,理由是什么?他们说OPEC+的石油闲置产能减少,石油行业资本支出减少。这好奇怪:第一,据国际能源署数据,OPEC国家现在每天有550万桶闲置产能,就算在不断减少,这难道不是市场自然的选择?难道不是石油现货供给相当充足的体现?第二,难道高盛这样的金融大鳄不知道,现在新能源高速增长,而资本投入不可能再向传统能源倾注?

所以,高油价没有道理,但市场在金融大鳄的控制之下就是显得格外韧性。拜登不是抛售石油储备吗?它们就炒美国石油储备数量减少;OPEC+不是要增加石油产量吗?它们就炒增量不足预期。总之,它们想炒总有得可炒。问题是:这种根本不顾实体经济和老百姓的死活、只顾自己腰包丰盈的行为,是否合理合法?

所以,对于过去40年金融自由化已经带给世界的“既定事实”,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惕,时时刻刻需要认真检讨,对于那些只益于金融,而对实体经济和老百姓根本谈不上好处、甚至弊大于利的金融衍生品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

这不仅是保护实体经济和老百姓利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手段。金融市场上经常有种说法:我们必须学会与狼共舞。听起来激昂慷慨,但这会不会是无视自身条件的鲁莽?会不会是授人以柄,给人家做空中国的工具?尤其是在中国金融界实力较弱,技不如人,而且许多人被西方金融“洗过脑”,两只眼睛紧盯、仅盯自己钱包的情况下,让他们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去和国际金融大鳄对刀,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谋略?他们是否具备足够的担当和情怀?

最近,美国司法部正在对华尔街的“激进做空”实施严查,目前已将稽查面扩大到30家巨型对冲基金。为什么?这势必与美国股市高出不胜寒有关。在许多金融大鳄无视国家利益而积攒大量空头头寸的时候(去年12月),美国开始司法干预。

据报道,美国司法部正在收集数十家卖空对冲基金和研究机构的联系信息,以调查可能的交易滥用行为。司法部已经向一小部分市场参与者发出了传票。而此前的去年12月,有媒体报道称:美国司法部正策划对违反了各种证券市场规则的“激进卖空者”进行大规模打击。几个月后,这项调查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30多家公司,其中一些甚至不是激进型的对冲基金。美国司法部坚称,这项调查是因为接到来自投资者的投诉越来越多,这些投诉要求政府调查卖空者的阴谋。

这件事说明什么?第一,说明华尔街的金融恶性无处不在,它提示我们绝不能把中国金融市场变成华尔街;第二,说明试图“做空自己祖国”的行为绝不会有和结果。正如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所言:没有谁能靠做空自己祖国而成功。

我们认为,这件事对中国金融监管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在金融大鳄无孔不入的寡头垄断时代,那种“市场就是市场,涨跌无需干预”的“天真”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美国正在无所不用其极,凭借金融实力、货币霸权打压中国的背景下,我们对股市、对债市、对一切金融市场的交易行为都必须多一份警觉。比如股市,春节之前的一轮“异常”暴跌,谁在大规模抛售?为什么如此做空?仅用“涨多必跌、跌多必涨”去解释够吗?恐怕监管者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防止被动而措手不及。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