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别被美联储回购操作忽悠——此时收紧货币是严重错误

面对当下的经济状况,保经济增长、保充分就业才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项。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美联储的隔夜回购操作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美联储的回购操作是钱从市场回到美联储账户的过程,也就是货币回笼的过程。也正因如此,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大喊美联储已经开始收紧流动性,甚至用它来佐证自己关于“美联储必须关注通胀而紧缩货币”的观点。但当真如此?其实,这至少是个误解。

事情发生在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凌晨。这天,美联储突然发布声明,将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从0.1%调整至0.15%;同时将隔夜逆回购利率由0%调整至0.05%。两项利率调整,自当地时间6月17日开始生效。正是从那天起,美联储隔夜回购规模逐级放大,从最初的3000多亿美元,一路上升至现在超过1万亿美元。

这是回笼货币?是,也不是。说是,那是因为市场上的钱确实每天有1万亿美元回到央行账户;说不是,那是因为这只是隔夜操作。

隔夜操作怎么了?隔夜操作不影响市场流动性。一般而言,金融机构的隔夜操作只是为了“扎平当日头寸”,是一种做账的工具,而不会影响金融机构或市场的流动性。比如,中国上交所、深交所都有国债逆回购隔夜操作,一般情况下,A股市场收盘之后,投资者可以通过国债隔夜逆回购操作将闲置资金拆借给需要钱的人,而这笔钱将在次日股市开盘之前就会回到投资者账户,不会影响投资者股票买卖所需流动性,也不影响股票市场的整体流动性。

所以,尽管美联储隔夜回购操作的数量很大,而未来有可能继续增长,但这个过程并不影响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相反,大量资金在追逐0.05%的年化收益,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巨大,隔夜闲置资金数量巨大,存放美联储尽管聊胜于无,但总比没有收益要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美联储提高隔夜回购5个基点,隔夜回购交易量则大幅增长。

既然对市场流动性没有影响,那为什么美联储还要提高利率吸引隔夜资金回到美联储账户?压低货币乘数。实际上,2008年之后,美联储已经改革货币政策方式,从单一利率调节转向“低利率+量宽+扭曲操作+宏观审慎”的所谓“现代货币制度”。其目的就是:第一,用大量的基础货币发行,取代商业金融机构创造货币;第二,用基础货币资本化大幅提升金融市场长期资本和股权投资偏好,从而降低商业债务杠杠。

在此背景下,美联储需要放大商业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规模,而这当然包括了隔夜回购规模。但必须明确:法定储备和超额储备性质迥异,前者是被央行锁定的、商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而后者则完全属于商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

国内有些人把美联储超储比率和中国法定存准率“同等看待”,认为美联储超储率是8%左右,国内法定存准率也是8%左右,所以中国法定存准率适宜。这样的观点实在不可理解,完全混淆了法定储备和超额储备的基本性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混淆?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有一大批人期待美联储尽快收缩货币。一来,证明自己依据传统货币理论提出的通胀担忧是正确的;二来,诱导中国央行收紧货币,人民币升值。

但现在,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紧缩货币是严重错误。因为,当前的物价上涨是疫情打乱市场供求平衡的结果,而不是经济过热、工资增长导致消费品供不应求的所致。相反,现在整体经济需求疲弱,疫情缓和也并未出现GDP的超常反弹,反而现实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所以,当下基本经济状况不是简单的“通胀”。如果采用紧缩货币压制物价,那无异于经济自杀。

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会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国央行最近的行为:不仅没有采用紧缩货币的方式,反而通过“降准”去压低货币市场利率和信贷市场利率,这实际是说:面对当下的经济状况,保经济增长、保充分就业才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项。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