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当心:美国恶搞通胀“邪招儿”——人民币汇率不是“就事论事”的问题

抑制人民币汇率升值是为了防止发生“人民币实质性通缩”。所以,绝不能就事论事地单纯压制人民币汇率,它需要货币政策方式改革、财税政策灵活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配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单纯压抑人民币汇率反而会弱化“中国把输入性通胀返送给美国”的效果。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一方面是美联储声称“国内物价上涨是暂时现象”,从而拒绝收紧货币;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媒体频频传出消息:美国企业正在大幅抬高员工工资。此前,拜登政府声称:将美国最低时薪从10.95美元提高到15美元。这些现象预示着什么?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有一种被称之为“收入和物价循环上涨”的现象,而且认为这种现象被视为“恶性通胀”之源,是国家经济治理之大忌。但是,美国现在是不是正在使用这样的“大忌之计”?分析一下,或许会有新的认知。

2008年之后,美国巨量投放基础货币(包括大量长期基础货币)。但是,从数据看,截至2019年底,也就是疫前爆发之前,这样的投放并未导致美国经济产生不可收拾的后果。比较典型的数据是:在美联储实施“扭曲操作”之后,美国M2增长率大部分时间维系在3%~7%。与美国历史相比,这个增速非常正常,并未出现人们“凭直觉”认定的所谓“大水漫灌”。

相反,在此期间,美国经济的健康程度较金融危机之后的一段时间,已经大大恢复,GDP增长率经常达到甚至超过3%,而就业和失业指标均创出优良的历史记录。此外,美国股市连涨10年,或许存在一些泡沫问题,但耶伦透露的信息显示,此间美国企业长期稳定的股权资本融资提高了100%,而最不稳定的货币市场融资减少了50%。这实际是说,美国企业的财务健康程度很高,投资潜力非常巨大。

有一点要意识到,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在他们看来,只要资本主体是健康的,那国家经济就是健康的。至于政府债务过高,美国并不十分在意,只要美国经济好,政府债务可以通过美元霸权对外转嫁。

美国的问题出在2020年。特朗普政府在疫情处理上的重大失误,给美国和美国经济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后果,它甚至可能已经吞没了此前10年努力的成就。从货币方向看,美国的M2在2020年3月之后暴涨,最高增速达到20%附近。这样的M2增幅预示着,美国只要经济恢复、需求上升,随时可能引发恶性通胀。但美联储是否敢于通过强力的货币手段抑制物价?不敢。因为其经济基础并不稳固,尤其是美联储还要配合美国政府,针对中国实施“金融遏制”战术。

所以,此次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很可能剑走偏锋,以一种大胆的战术“奇袭”中国。这个战术很可能就是:美国坚持货币宽松,保持其对国内经济的拉动力,但采取“收入和物价循环上涨”的方式,减少国内公众的痛苦;同时,放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增加中国经济和社会公众的痛苦。从原理上看,这恐怕是美国货币政策“目前的最佳选择”之一,也是美国利用美元霸权最大程度鲸吞它国利益、承担美元通胀后果的最佳选择之一。

在美元计价结算体系无法变更之时,包括中国在内,全球所有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体都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这恰恰是美元霸权凶残的根本体现。在此前提下,无论制造业国家货币如何紧缩,都无法阻挡“输入性物价上涨”冲击。所以,制造业国家的热切期盼美元紧缩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但如果美国拒绝紧缩,拒接管理大宗商品价格,情况会怎样?

如果美国拒绝紧缩货币而任由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并以“收入和物价循环上涨的邪招儿”应对国内物价上涨,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最可能的后果是:持续高位运行——上去了就下不来。

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中国的麻烦就大了。因为,中国没有宽松货币,也不能让“收入和物价循环上涨”。在此背景下:第一,我们只能看着输入性的、成本推动下的物价不断上涨,进而可能导致公众购买力萎缩、国内整体需求下降、国内大循环弱化;第二,中国当前的债务杠杆,如果不能有效破解上述困境,可能会落进“债务通缩”的陷阱。

怎么办?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方案详见《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5月30日第10期)发表的文章《看清美国“无惧通胀”背后的企图——关于破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困局的12项建议》。需要说明的是:抑制人民币汇率升值是为了防止发生“人民币实质性通缩”。所以,绝不能就事论事地单纯压制人民币汇率,它需要货币政策方式改革、财税政策灵活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配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单纯压抑人民币汇率反而会弱化“中国把输入性通胀返送给美国”的效果。

责编:周琦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