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美国货币政策目标“真变了”?——盛松成观点值得中国金融当局参考

盛松成认为:长期以来,尽管美联储货币政策有两大目标: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但一般会把重心放在物价稳定。但近期观察到的情况显示:重心已经从“物价稳定”转向“充分就业”。换句话说,美联储政策意图正在从“抑通胀”转向“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一直强力呼吁“中国不要马上收紧货币”的央行调统司原司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4月27日刊发文章指出:《美联储政策目标重心已发生实质性变化》。这不是他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观点,但过去似乎疑问更多,而现在,依据对美联储的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盛松成给出的答案已经相当肯定。

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的“重心”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盛松成认为:长期以来,尽管美联储货币政策有两大目标: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但一般会把重心放在物价稳定。但近期观察到的情况显示:重心已经从“物价稳定”转向“充分就业”。换句话说,美联储政策意图正在从“抑通胀”转向“经济增长”。

盛松成站在历史角度,论述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的重心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据时局的演变和经济客观需求,在“经济繁荣”和“物价稳定”之间不断切换。他认为,美联储现在已经切换到“确保经济走向繁荣”的频道。

似乎是一个佐证。北京时间4月29日凌晨2点,美联储公布最新政策决议:基准利率将维持在0%至0.25%之间,并将保持每月120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速度,直至确信美国经济恢复健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依惯例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明确表示:在疫情仍对美国经济前景产生压力之际缩减QE不是时候,从而否定了市场此前的“缩表”传言。鲍威尔还指出:“通货膨胀率持续达到2%”只是满足加息的条件之一。他说:“长期通胀预期的提高也将表明劳动力市场强劲,但我们离充分就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见,盛松成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次,美联储的宽松政策将持续到 “确信美国经济恢复健康”,而其标志则是:劳动力市场强劲。至于通胀,鲍威尔坚持一直以来的观点:预计经济复苏期间的物价上涨将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不会对通胀预期产生太大影响。

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细细品味鲍威尔的一段话吧。他说:今年通胀暂时上升并不符合加息的标准,在劳动力市场仍然疲软的情况下,似乎不太可能看到通胀持续上升。为什么要细品这段话?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这里包含着当今货币政策之大忌。什么大忌?在没有看到经济的健康繁荣,甚至经济还在被疫情困扰之时,如果简单因为物价上涨而紧缩货币:第一,会将经济拖入滞胀的泥沼;第二,在极高的企业债务杠杆率尚未获得平衡之际,紧缩货币极易将经济拖入“债务通缩”的陷阱。

所谓“滞胀”指的是:经济衰退、物价上涨。所谓“债务通缩”指的是:紧缩货币导致大量债务违约,并引发市场信用收缩,而且恶性循环。

回看中国,尽管经济率先走出了“疫情”阴云,但国际经济和市场的阴云是否还在加厚?国内投资和消费——内需在疫后恢复性反弹之后,其增长的可持续性是否已经获得确认?如果给不出确信的答案,那此时大幅收紧货币,中国经济发生“滞胀”和“债务通缩”的概率如何?

必须再三提示:在当前中美经贸关系的背景下,对于国际经济现象,不该依据简单的经验给出简单的答案,而必须审慎、小心地防范其中可能存在的经济陷阱。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