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金融高层开始着力破解难题?——强化制造业金融支撑还需进一步

中国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下降,与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方向是否存在“密切关系”?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刚刚获得的消息显示,中国银监会已经下发通知,向商业金融机构提出12项要求,目标是:加大制造业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制造业工作机制、加强制造业企业精准纾困和风险化解。总体而言,相关要求均着力于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质效。

通知要求:银行机构要增加制造业信贷资源配置,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在信用贷款方面,要坚持审核第一还款来源,把主业突出、经营稳健、订单充足和用水用电正常作为授信重要考虑因素。

通知提出:鼓励银行机构按照合法合规、风控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实行内部资金价格优惠、增量贷款由总行承担一定比例拨备等政策,积极向制造业让利;鼓励银行机构对制造业企业采用联合授信的方式予以融资支持,有效遏制企业多头融资、过度融资;严禁银行机构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严禁违规收费。

通知还提出:鼓励银行机构与企业自主协商,对制造业普惠小微企业贷款适当延期,并同时加强对延期还本付息贷款质量的监测跟踪和分析研判,前瞻性地做出政策退出后的应对方案。

此外,在加强制造业精准纾困和风险化解方面,通知提出“鼓励各类债转股实施机构参与制造业债转股,建立债转股企业名单库,优先考虑对发展前景良好但暂时遇到困难的制造业企业实施债转股,帮其渡过难关”。对于制造业不良资产,通知要求加大处置力度,盘活信贷资源,提高拨备使用率,做到应核尽核、应处尽处,但必须严查不良虚假出表、虚假转让等违规行为。通知鼓励全国性商业银行把贷款核销资源重点向制造业不良贷款多、风险较大的地方倾斜。

再就是保险领域,银监会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产业基金,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保险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券、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等等。

在大宗商品价格因华尔街恶炒而上涨之际,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遭遇阻碍。主要是两方面:第一,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第二,企业购买原材料所需贷款增加,但金融市场并未提供相应的增量,以致企业贷款难、贷款贵再度升级。这不只是企业的微观问题,更是中国经济的宏观问题,毕竟中国是以制造业为本的国家。

近年来制造业在中国GDP中的占比不断下降。2004年这一占比为32%,但2019年已经降至26.77%。从2014年开始,制造业占比下降速度似乎在加快。此前10年虽有下降,但10年降幅不过1.58个百分点,总体还保持在30%以上;但2014年到2019年的5年间,降幅达到3.63个百分点。

要意识到:第一,2008年之后,发达国家已经充分意识到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的重要意义,所以不惜代价地大搞“再工业化”;第二,制造业和农业才是人类造成财富的真正源泉,没有这两大领域,所以产业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下降,与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方向是否存在“密切关系”?对此,可能亟需中国金融当局深化认知。这才是银监会出台12项措施之后,中国金融管理层需要认真对待的“长久之计”。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