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徐德全建议加快推进建设医养结合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徐德全表示,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机制仍存在不少问题,老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全国两会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北徐集团董事长、临颍县北徐庄村党委书记徐德全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建设医养结合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

“农村的发展,不仅是修好路、盖好房、吃饱穿暖的问题,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好‘老和小’的‘养和育’是必然要求,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 徐德全表示,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机制仍存在不少问题,老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在农村建立医养结合型养老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徐德全

全国人大代表徐德全

亟需加快推进建设医养结合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农村人均土地资源有限,仅依靠土地收入,不能承担起农民养老和看病问题。” 徐德全说,随着近年来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农村留下的老年人和小孩也增多;与此同时,医疗支出也大幅度上涨。

“目前农村有医养结合的社会化养老院或机构较少,即便有,按目前每月2000多元的收费标准,农村老人也去不起。” 徐德全表示,当前亟需通过国家或地方财政投入,加快推进建设医养结合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最基本的生存保障要求。

合理筹集、科学运营和规范管理保障资金

要建设医养结合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钱从哪里来?

徐德全表示,建设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缓解资金短缺局面。既可采取积极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强制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又可以在强制和引导农民及时、足额缴纳最低标准保险费的同时,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相应的补贴,而且国家的补贴应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和贫困户倾斜,做到补贫不补富,把钱花到该花的人身上。

“加速推动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的建设,尽快形成由政补贴一部分,农民自己出一部分,以此为基础逐年积累。但是建设农村保障体系硬件设施的钱,应以政府为主。” 徐德全说。同时,对于那些缺少劳动力、收入又低的生活困难家庭,以及因病、因灾、因残致贫家庭,或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以及无法定抚养人的老年人、残疾人等,要解决落实农村保障体系和农村福利制度,解决这些孤寡、残疾家庭的社会保障问题。

钱有了,如何合理筹集、科学运营和规范管理保障资金?徐德全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民政部、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联合出台针对农村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孝养医院和类似养老机构的申报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减少地方财政和申报方资金配套的比例,以促进社会各方参与筹建的积极性,加大吸引社会资金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参与度。

二是建立从国家到地方逐级成立推进农村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的工作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三是尽早使养老机构拥有有偿使用土地上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权。

四是尽早使养老机构利用有偿使用土地上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地方土地和建设规划部门要特事特办,对建设场所给于特定政策,快报快批。消防、安全和电力等部门,要全力配合加强管理和安全设施建设。

五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各级养老服务人员的入职补贴和岗位补贴制度。卫计委要积极参与设计养老医疗体系有关医养人才的调整使用方案,对愿意到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疗人员,等同国家三甲医院待遇或补助。

“总之,要形成全民孝养机制,逐步形成小有所养,老有所终的健康机制。”徐德全由衷地希望,当一个农民60岁时,可以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