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货币数据存在“异常”——央行必须担负起应尽职责

中国债务率过高不是企业、银行不懂高负债的风险, 要改变“不得不持续增加负债,却又无法以股权融资平衡债务率”这一情况,可能要从货币政策方式入手。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刚刚公布的货币数据显示,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15万亿元,但企业人民币贷款却增加了1.36万亿元,存款增量低于贷款增量,这属于倒挂。数据同时显示,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只有10.4%,但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这同样是一种倒挂现象。

在从另一个角度看,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总量217.29万亿元,人民币贷款总量177.68万亿元,差额39.61万亿元。如果除去央行收取的大约25万亿元法定存款储备金(按9%计算),再减去大都存续在老百姓手中9.19万亿元的现金,商业银行体系大约仅有5.42万亿元“可随时使用的人民币流动性储备”,仅占人民币存款总额的2.5%。

这些数据是否预示着商业银行流动性十分紧张?其实,货币市场数据已经证明了这样的情况,整个2月份,商业金融机构短期流动性需求非常大。统计数据显示: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 71.71万亿元,日均成交4.22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4.4%。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5%,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30.4%,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3.4%。与此同时,2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06%,同比上升23个基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1%,同比上升29个基点。

很显然,存款增速慢于贷款增速,存款增量少于贷款增量,这必将导致银行流动性的严重不足。尤其是银行在只有1.15万亿元存款增量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增加1.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这势必致使银行长期流动性严重稀缺,存贷款期限错配更加严重。在此背景下,银行只能通过短期货币借贷去维系流动需求。正因如此,货币市场短期融资规模快速增长,利率快速上升,这都是银行流动性严重不足的表现。

必须指出:基于当下中国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商业银行硬生生释放大量中长期贷款,这实际是:通过自身流动性风险的放大,换取实体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减小。银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这恰恰是中国央行的应尽职责。毕竟,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必须从日常业务中一点一滴做起,必须时时化解风险,而不是出了事再说。

怎么办?尽快加大长期基础货币投放,哪怕只是MLF,否则稍有短期流动性变动,货币市场利率就会大起大落,引诱更多市场资金空转套利,严重伤害中国金融和中国经济健康。

实际上,如果央行用MLF“1比1置换”短期逆回购,不仅M2增速可以有所回落,而且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也会减小,同时还可以压低利率并激励股票市场积极向上,以强化企业股权资本厚度。

需要看到的事实是:截至2月末,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1.36万亿元,而其中只有8.42万亿元属于股权融资,占比只有不足3%;债务和股权融资比例为33.6比1。而且债务融资增速常年高于股权融资增速,如此发展下去的结果会是什么?债务杠杆率又怎会有效下降?

中国债务率过高不是企业、银行不懂高负债的风险, 要改变“不得不持续增加负债,却又无法以股权融资平衡债务率”这一情况,可能要从货币政策方式入手。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