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善治” 紫南: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又一尝试

——构建能解决农村问题的乡村自治体系

“乡村善治”,就是紫南给乡村振兴交出的最“硬核”答卷!

广东佛山,有一个集高颜值与高素质于一身的美丽文明村。

这里,村内没有出租屋,村民不饲养牲畜,房子都不超过四层,全村5.88平方公里范围,看不到垃圾、烟头、牛皮癣,整个村庄就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这里,有省级优质小学、幼儿园,有二甲医院,有一流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这里,老人有养老金、村民子弟考上大学有奖学金、村民和辖区企业员工享有二次医保……

这里的村民都感慨,“我们的幸福感、安全感,都是最好的。”

游客来到这里,才知道什么叫“村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

这个美丽景色、乡风文明的村庄,就是紫南村。

2019年年底,紫南村荣获由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宣部、司法部、民政部联合颁发的“全国乡村治理体系示范村”荣誉称号,同时,紫南还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文明村镇”和“中国最美村镇”。

据中办和国办印发的《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乡村善治”,就是紫南给乡村振兴交出的最“硬核”答卷!

而紫南村“善治”的秘诀,就潜藏在紫南将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内;在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生活里;在推进乡村治理科学化、精细化、网格化的进程中……

但紫南村美丽文明的故事,却要从13年前那个落后、脏乱、上访频繁的村庄说起。

p1-1紫南村全貌

紫南村全貌

p2-1紫南村风貌

紫南村风貌

p2-2紫南村内的每个自然村都有这样一所大门

紫南村内的每个自然村都有这样一所大门

p2-3 紫南村内的大宽马路

紫南村内的大宽马路

p2-4 村内休息亭

村内休息亭

依法治村,依规建房,势在必行

2007年以前, 紫南村是典型的“老式农村”,村民房屋大多只有1-2层,房屋面积小、采光通风差、结构单一、街巷狭窄、排污、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明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紫南农村家庭的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和其他珠三角很多农村一样,村中富裕起来的村民越来越多,新建、改建和扩建私人住房的经济能力不断增强,村民要求拆除旧房、新建住房的愿望日益强烈。

然而,根据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一直以来的政策,紫南村和其他行政村一样,村民建房的活动基本上被禁止。

村民的住房条件越来越差,但住房需求越来越旺盛,这成了紫南诸多问题的渊薮,直接导致村中违建乱象频出。

有的占用耕地,一户两宅,无证施工;有的随意超高超建,野蛮施工,造成邻近房屋采光、通风、通行、休息受到影响,进而引起邻里矛盾纠纷;有的相互间进行房屋建造“风水大战”,不仅造成村民关系紧张,还有悖于文明乡风的培育和营造;有的将建筑材料乱堆乱放,占用村道、公路、祠堂、晒场等公共空间,损坏集体利益;有的随意丢弃建筑垃圾,随意排放建筑污水,乡村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2007年11月,南庄镇党委负责人“三顾贵阳”邀请外出经商成功的紫南籍企业家、“治村能人”潘柱升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这位“治村能人”只用了5年的时间,就让紫南村从过去远近闻名的脏乱村、落后村、上访村成为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然而,5年的改造虽然令紫南村在多项乡村治理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村民建房管理却是乡村治理中的一个难点和盲点。管不好、管不住村民建房活动,使得其他治理成效也难以巩固。

尤其是随着土地确权这场重要的土地革命在农村开展,国家对农村土地监管愈发严格,若村民的建筑因违法建设被强拆,或将引发新一轮社会矛盾。

引导村民依法依规建房,已是势在必行。

不能把制度当“稻草人”,好制度要立说立行

如何有效引导村民不再违建呢?

紫南村两委在乡村自治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必须把农村住房建设管理、规范农村建房秩序、治理农村建房乱象,作为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依此建章立制,依法依规加强管理。

为了让农村的私人住宅建设更加规范有序,2013年7月,紫南村在村民代表会议上表决通过了《紫南私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在2019年进行过重新修订),对紫南村私人住宅建设规划与用地、建房审批、建房高度限制、建设间距、建设基础处理、违建处罚责任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规范。

如“拆建后住宅占地面积必须严格按照土地证批准的使用面积,不能大于只能少于,否则整座房屋视为违章建筑处理,予以拆除”、 “建筑物层数不得超过四层,总高度不得超过15米,若需建梯间上第四层屋顶,梯间面积不得超过土地证批准使用面积的四分之一,高度不得超过3米,否则超出部分坚决按违章建筑处理,予以拆除。”等等。

其他诸如“相邻建筑间距”、“基础的处理”、“飘层、阳台”以及建筑材料的堆放、建筑垃圾的处理、拆房建房需告知邻居并征得邻居同意等一些细节,在《规定》中也提出了详细要求。

规矩定下了,如何将规矩进行到底才是“乡村治理”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

紫南村在实践中探索了多项乡村治理“药方”,并用这些“药方”治好了各种各样的“乡村病”,其中最重要的 “秘诀”就在于“执行”。

紫南村党支部书记潘柱升认为,严格执行村规民约,是乡村治理中最难做到的环节,很多村子治理不好,就是面对不遵守规矩的村民退让回避,甚至放手不管,因此多年的“乡村病”治理不好。

他说,“紫南村在实施《规定》中,也遇到过不少阻力和困难,但紫南村不怕难、不怕累、不怕麻烦,只要是经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通过的村规民约,就下定决心,做思想发动,耐心解释,广泛宣传,坚持不懈,引导教育全体村民严格尊崇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以坚韧的决心和恒心,把制度落实在行动上。”

村民自治,令村党委的号召力越来越强

紫南村“善治”的另外一个秘诀是其民主开放的自治体系。

2019年6月,紫南村召开村民大会,投票表决“紫南生态园土地出租方案”,紫南5105名有投票权的村名中,5103人都参加了投票,且方案同意率高达98.67%。

同意率近100%,这样上下一心的表决结果并非一蹴而就。

从2010年以来,紫南村以“村民大会”的方式,先后通过了四项重大决议案,即“股权固化到户方案”、“紫南集团章程修正案”、“村民房屋限制出租方案”、“紫南生态园土地出租方案”,四项决议案通过率分别为83.22%、87.8%、89.96%、98.67%。

村民的参与热情、投票同意率一次比一次高。

而这样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自治体系,也令紫南村党委的号召力越来越强,村民对村两委决策的支持越来越高。

这要归功于紫南村民主自治的决策、监督体系。

在紫南,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会交由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同时,对“重大事项”的决策,也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程序来进行。

通过自身参与决策、监督,村民的获得感更强,也更愿意遵守经自己参与表决的“村规民约”。

现在,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订立的一系列村规民约,内容从股权改革,土地确权,到禁止出租房屋,禁止乱搭乱建,禁止超高超标建房,禁止饲养牲畜,再到不得打光背,不得乱丢乱扔,车头一律朝外,鞋子规范摆放等等,“村民都非常自觉的遵守”紫南一村民说。

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机制,变“扬汤止沸”为“抽薪止沸”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经过十余年的农村环境整治,紫南村已以环境优美,人杰地灵闻名于佛山一众乡村。

不过,环境的卫生整洁需要众村民齐心协力,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的保持。

早在2013年,紫南村就制定了《紫南村环境卫生自治管理规定》,该规定自实施以来,绝大多数村民群众都自觉遵守,村庄优美的人居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但是,潘柱升认为,倘若要长久的从根本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就要真正建立起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潘柱升书记幽默地用“拉肚子”和“换裤子”来生动地表达抓问题根源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拉肚子,另一个人不停帮他换裤子,那能根本解决“脏”的问题吗?只有对症下药,止住腹泻,自觉清理,才能换来长久的干净整洁。

多年以来,紫南村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环境整治。但这种扬汤止沸的办法,并未能从根本上杜绝少部分村民不遵守村规民约的行为。村内卫生死角屡清屡脏,公共区域屡屡被侵占。

“这就是没有抽薪止沸,抓住源头”。潘柱升说,“因此紫南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变‘扬汤止沸’为‘抽薪止沸’,变‘我帮村民整治干净’为‘村民自己保持干净’,要真正建立起能够引导、鼓励、监督全体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努力形成人人主动负责、人人尽到责任、人人共享治理成果的长效机制。”

那该如何建立起这样的长效机制呢?紫南村开始了“先行先试”的又一次探索。

在2019年12月21日通过的《紫南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管理工作方案》中,紫南村给出了三个工作要点:“成立村级环境监察领导小组”、“设立20位环保专员,每月检查两次”、“对拒不整改者,年终扣除分红”。

监督、检查、奖惩……紫南村逐步勒紧了管理的绳索。

在具体落实中,紫南村实行“村、小组、户”三级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推动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治理”的转变。

“我们将整个紫南村季华西路南北两个片区,划分五个责任区域,村两委干部各负责一个区域,指挥并督导各区域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五个区域20个村小组长和14个党支部书记,亲自挂帅、亲自上阵,各负其责,做到人员、措施、责任三到位,确保整治形成一级抓一级、人人有压力、层层抓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潘柱升说。

工作方案实施以来,各村小组根据自身任务,干部和村民群众铆足干劲,集中力量开展整治工作,出动机器设备拆除违章建筑、清除房前屋后竹木、农具、柴草、建筑材料、生活垃圾、花盆、沟渠河道等。

通过这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截止目前,紫南村全村共清理垃圾近1000余吨。

p5-1 正在改造中的民宿

正在改造中的民宿

p6-1紫南村内面貌

紫南村内面貌

p6-2紫南村内面貌

紫南村内面貌

p6-3紫南村内面貌

紫南村内面貌

p6-4紫南村内面貌

紫南村内面貌

“乡村‘善治’,仁善之风要无处不在”

“党庠塾序式于古,智水仁山在此堂。”

在紫南,这句话分为了两块牌匾,高高挂在紫南村广府家训馆和佛山好人馆门口,成为紫南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馆罗列了33位 “佛山好人”,还有30名“佛山大城工匠”、20位“佛山·大城企业家”的先进事迹,与紫南村史馆统称为“仁善三馆”。

近年来,“仁善三馆”成了许多来紫南观光游客的打卡点,三馆所在的紫南文化园,是体验岭南民宿文化、沐浴文明乡风的一大景区。

“紫南村村民走进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他们学习好家训,铭记好家风,学好人做好人;走进紫南村史馆,能让村民了解紫南的前世今生,铭记浓浓乡愁。”紫南村党委成员卢新勤说。

沿着紫南河堤两岸,连绵一万多米长的仁善文化长廊、随处可见的墙绘和石刻,让村民处处都能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都能读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仁孝故事……

走进紫南,这样引导村民崇德向善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在紫南文明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

但是,提升全体村民的素质,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搞文明建设,比建排污水管、整治河涌还要难。”

文明建设,是改掉人的陋习,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一项庞大工程。这个大工程,仅有三五年还看不出效果,它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一点一滴的改变人,需要十年八年甚至二、三十年才能看到成效。

在潘柱升看来,用心培育仁善文化,旨在打造一个好人之村,而在一个好人集聚的村庄,必然要有乡村仁善价值观的不断熏陶,乡村德治,要无处不在。

好在,紫南村的经济建设和文明乡风建设,总是齐头并进。

为了提高村民的文明素养,2015年,紫南就提出了“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强村”、打造“仁善紫南”品牌的发展思路。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经过数年的艰巨努力,紫南村乡风明显转变,村民文明素养明显提升:积极向上、勤劳致富已成共识;吸毒涉黑、打架斗殴等丑恶现象基本绝迹;讲卫生、讲规矩、讲法律、讲道德、讲诚信、讲文明已蔚然成风;邻里团结、帮贫助弱已成常态。

村党委书记潘柱升说,紫南村不仅要埋头办好自己的事,不仅要将紫南村好的制度,好的村风,好的村规留给下一代,更要把紫南村的进取精神、创新思维、成功经验、法治自治德治立体治村模式、紫南智慧等,总结成文,立书成卷,与大家共同分享,因此紫南村组织专家团队编撰了《紫南村自治管理制度汇编》。

在紫南人看来,这是一部比万千财富还要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