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种衍民:摈弃“最低价中标”对制造业意味着什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志强|全国两会报道

种衍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种衍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两会期间,招投标领域长期热议话题“最低价中标”再次被提及。

“‘最低价中标’重价格轻质量,不但阻碍正当竞争,还无益于‘工匠精神’的养成,更无益于消费升级和经济转型。高质量的产品就是需要高价格支撑。”5月24日,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种衍民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最低价中标”是制造业市场屡见不鲜的一种招标方式,“最低价中标”初衷在于使评标工作简便易行,寄望最大限度地节约采购资金,从而起到防范腐败和利益输送的作用。

但在种衍民看来,实践操作中,“最低价中标”的招标方式将招投标预防腐败作用过分放大,这导致在评标当中价格因素被过多强调,经评审的最低价往往就是投标最低价,这种招标法貌似公开、公平、公正,实则有悖于“优质优价”的基本常识,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为设备质量和安全埋下隐患,普遍被行业专家、企业所诟病。

以变压器产品招投标为例,现有评分规则中,技术、质量评分占比不足以动摇价格排名,造成制造业企业只能与其他厂家开始纯价格厮杀,实行最低价中标,否则就只能“高价”失标,放弃订单。

种衍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厂家的每次报价都会在上批的价格基础上下浮,企业利润不断被压缩,难有余力投入到研发创新上。这种因低价中标而无力投入科研的局面一旦形成并在行业内蔓延成常态,对制造业创新创造、可持续发展可谓灭顶之灾。”

种衍民认为,“最低价中标”规则带来的危害巨大,不仅搅乱市场秩序,导致产品质量下滑,与高质量发展道路相背离;而且戕害企业创新能力,导致行业技术发展停滞不前。

为此,种衍民建议,招投标活动要符合“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益和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招投标工作应当通过调节供需、优化配置、提升效益来发挥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第一,降低价格评分权重比例,相应提高产品技术、质量等指标权重比例。

第二,价格评分部分变“低价比高价得分高”为“平均价得分最高”。建议将价格评分示例导向“等于或低于平均价得分最高”,统一规定“以平均价为基准价,高于或低于平均价部分同比例扣分”。

第三,技术部分扩大技术、质量指标得分差距。建议通过设置合格、良好、优秀等阶梯,加大阶梯间得分差距,促使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过硬企业通过技术评分拉开得分差距。

第四,从政府招标做起、从国有企业招标做起,率先摈弃产品招标过程中的“最低价中标”法则,倡导企业以产品科技、质量竞争。

第五,严厉打击不法投标人,让投机者受到法律的制裁。

责编:吕江涛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