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冷友斌:建议保护黑土地,对规模化奶牛养殖业予以支持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全国两会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冷友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全国人大代表冷友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提交了关于东北黑土地耕地保护和支持奶牛养殖的建议。

他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区”逐渐变成“生态脆弱区”,影响了东北地区农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东北黑土地是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而著称,作为稀缺资源,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然而在开垦后期,东北黑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导致耕地地力下降,且黑土地环境质量存在潜在被污染的风险。

对此,冷友斌建议,加强黑土地保护的研究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和土壤耕作制度;通过有机物料还田,增加耕层厚度,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水养库容,不断促进黑土地质量提升;落实科技—管理—生产三位一体,实现技术研发的原创性、系统性和应用性;鼓励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全面推进机械化,配套相应的补贴政策。

冷友斌还提出,希望对规模化奶牛养殖行业予以支持。他认为,我国奶业格局正加紧规模化、集约化进程,规模牧场的饲养条件、产业素质和生产水平逐步提高,但高污染、高成本以及产业配套设施等方面制约了规模化奶牛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经过调研,冷友斌认为,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行业目前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粪污产量大,消纳粪污土地少;“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相结合的综合产业模式较少,粪肥无法真正做到适时适量科学还田利用;饲草成本偏高,进口苜蓿营养指标相对稳定,但成本过高,急需寻求优质国产苜蓿代替品;优质规模化牧场配套机械设备及购牛政策性补贴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急需给予技术、财政及融资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

针对上述问题,冷友斌提出6条建议:增强对规模和集约化奶牛养殖行业的土地资源支持;增强对“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相结合的综合产业模式推广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模范效用,复制先进成熟粪污处理经验;建议国家大力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过程中,强调优先原则、成本最低原则和就地就近施用原则;增强有机农产品种植,消纳有机废弃物,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建议国家对规模化养殖场的属地周边配套一定规模的苜蓿种植基地,并保证饲草料种植地的长期稳定性;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养殖行业给予技术、财政、融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于环保达标的养殖企业推行排污费减免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压力。

责编:吕江涛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