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一连串重要会议背后的深意——实现中国股市的“内需期待”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针对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和当前经济经济工作再次召开会议,与此前不同的是:尽管未来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但全球疫情发展和全球经济状况的基本态势已经大体明了。基于这般环境,中国最高领导层据此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及时对政府工作的重点和力度作出科学安排和具体部署。

单就经济工作而言,如果说过去一段时间,还是依据国内疫情变化有针对性解决国内企业复工复产的问题,这次会议解决的重点在于:依据全球经济状况,定调中国今年经济工作目标与措施。其中包括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4月17日之前,中央层面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4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出台的支持企业政策措施,助力企业渡难关;部署采取有力有效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定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推动惠民生扩内需;决定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4月15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第二十六次会议,提出在当前形势下,“关键在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从总量和结构同时入手,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把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4月15日当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综合各方建议拿出具体意见,并将有关意见提请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

那么,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出怎样的重要信息?内需、内需、内需——将中国经济工作重点更多地转向内需。

从会议公布看,尽管稳外贸、稳外资都包含在“六稳”当中,但会议并未刻意强调,而重点放在了“内需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并通过“六保”体现“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并以此实现“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对外的重点在于: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保障国际物流畅通,严把防疫物资出口质量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至于外贸,会议提出“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这实际是“外贸消化的内需政策”。

为什么如此强调内需?因为全球疫情惨烈而基本阻断了中国经济外需通道,而更重要的问题是:内需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所以,特别要关注此次会议给出的另外一层内涵:“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会议强调: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注意:不只是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而且要达产;不达产,经济增速就不可能保证中国GDP的有效增长。刚刚过去的一季度,中国GDP增长收缩6.8%,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罕见、更是改革开放之后从未有过的经济增速,所以“极不寻常”。尽管疫情防控正在常态化,经济社会运行正在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复工复产也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而且疫情中催生并推动的许多新产业、新业态也在快速发展,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因如此,中央要求“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不只是大方向,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给出了许多非常具体政策措施,从宏观到微观,一应俱全。但如果把所有政策措施合成一体,实际就是:总量和结构同时入手,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此次会议后,更加强力的内需拉动措施将在中国全面展开。而这一点,应当也是中国A股市场“抗疫行情”中的热切期待,无论行情短期如何波动,“内需”必会成为支撑A股市场未来发展的结构性基础。

编辑:周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