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非常、非常艰难”恐怕不止两周——美国经济救助升至8万亿美元?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美国纽约曼哈顿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周琦 摄

美国纽约曼哈顿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周琦 摄)

美国全国范围的社会隔离时间已从原定的复活节(4月12日)被延长到4月30日。美国东部时间3月31日,特朗普在宣布这一决定时告诉美国公众:要为未来“非常、非常艰难痛苦的两周”做好准备,因为专家预计新冠病毒大流行会导致10万至24万美国人死亡。

两周够吗?尽管美国已经出台法令,违反居家隔离令而不听劝阻者将面临250至500美元罚款甚至监禁,但当特朗普宣布延长隔离期至4月30日之后,大批纽约市民不戴口罩上街以示不满,甚至有公众挤入地铁要求上班——在他们的意识中,失去工作比感染病毒更可怕。

实际上,在纽约州进入紧急状态、甚至发布居家隔离令之后,这样的聚集频频出现。资料显示,3月25日之前,华尔街股市已因疫情而数次暴跌,但纽约市几乎还是一切如常,从而迫使纽约市政府强硬干预,驱散人群;2天前(3月30日),当美国海军“安慰”号驶入纽约港口之时,也出现大量市民聚众围观的现象。

如此境况,要让病毒停止传播谈何容易,如果不能实现特朗普“4月份病毒自生自灭”的“预言”,美国的“非常、非常艰难”不太可能被局限在“未来两周”。但依照特朗普的性格和从头到尾“经济重于疫情”的心境,以这种“小时段滚动”延长隔离时间的方式,实属必然,但也再次暴露了他依然心存侥幸、指望敷衍了事的心态。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恐怕还有扳回疫情中的失分、扭转政绩的诉求。

美国真会出现10到24万人因疫而亡?他讲话的原意是:“我希望每个美国人都为即将到来的艰难日子做好准备。根据模型,可以看到10万其实是预测结果中很小的一个数字,但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而此前特朗普曾经对着记者大声表示:“模型告诉我们美国会因疫情死去100到200万人,我们现在已经控制得很好。”

为什么需要如此?这可能是美国惯用的“心理管理”手段,用这些“吓人”的数据构建公众预期,但只要实际数据远低于这个预期,“好于预期”就会导致社会非常积极的反应。如果病亡数据小于10万,特朗普很可能会再次大声宣布:我们付出巨大努力保护了美国人的生命,而不足10万人的死亡证明我们成功了。

面对为什么美国病亡人数远超中国的质疑,特朗普最常说的话就是“中国数据造假”。很显然,这个问题恰恰是西方各国的痛点,其政府为了给自己开脱责任,会把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何以如此之高的祸水泼向中国。这没什么新鲜的,就好比美国每届总统都会把美国失业的污水泼给中国,说中国人挤占了美国就业一样。

问题是,如果4月30日美国还不能有效控制住疫情,那美国经济会落得怎样的境地?

美国东部时间3月31日,出于进一步稳定经济的考虑,特朗普通过推特首次呼吁国会重新考虑并通过2万亿美元的基建法案。他表示,对一项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法案来说,现在正是时候,因为现在的利率接近于零。

特朗普在2016年的竞选中提出寻求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支出,而2018年2月,特朗普在国情咨文中公布了美国基础建设的目标:计划未来10年内,利用2000亿美元联邦资金撬动1.5万亿美元的基建支出,推动美国的交通系统和公共设施的现代化;10年间,美国将建设和改造年久失修的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桥梁、隧道、水利、电力、治污等基础设施。但基于民主党对费用来源的抑制,以及极其复杂的“经费使用”程序,两党纷争激烈,从而使计划迟迟难以执行,一拖再拖。尤其是特朗普遭遇弹劾之际,该提案更是通过无望。

不过,面对疫情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被特朗普重提的2万亿美元基建计划很可能峰回路转。特朗普的老冤家、基建计划当年最大的障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现在好像并不反感“特朗普的基建计划”了。佩洛西上周提出,作为下一轮财政刺激的一部分,基础设施立法的可能性很大。她说:“我们的下一项法案将倾向于经济复苏,我们如何在前进的过程中创造高薪的就业机会,也许是建设美国的基础设施。”

3月24日,当美国众议院通过2.2万美元经济救助方案之后,美国国家经济顾问库德洛测算:这笔财政计划加上“无限宽松货币政策”,总额将达6万亿美元。现在,如果再加上2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那美国将因抗疫支出8万亿美元?当然,鉴于2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早被提出,而且不会在2020年全部被执行,所以或许它不该被算作抗疫支出,但无论如何,疫情可能带给这项计划更加顺利通过的机会。

编辑:周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