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疫情下市场失灵尤甚——单靠G7无法战胜“疫情危机”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从29568点到20116点,以道琼斯30种工业股指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股市,仅仅经历了23个交易日,整体跌幅已达31%。回顾12年前的那场金融危机,如果从2007年10月最高14198点算起,同样下跌31%,历时52个交易日,而且整个过程中曾有过数次反弹,尽管很弱,但那毕竟是一个正常市场的走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这似乎恰恰证明了,此次“疫情危机”所导致的市场失灵程度远远甚过2008年金融危机。其实,一般性的逻辑推演就可以让我们看清事实。

2008年金融危机,个别金融机构出了大问题,导致社会信任崩溃,并威胁所有金融机构的信用链;资金被大量挤提,金融机构流动性枯竭,甚至面临破产;整个社会信用骤然萎缩,经济主体无法获得金融支持而面临停滞,并导致整体经济停滞;为了确保足够的现金流动性安全,金融资产被大肆抛售,股市、债市、期市无一逃开暴跌模式。这就是所谓市场失灵。怎么办?用政府信用为金融资产担保,赋予央行提供足够流动性的权利,等等。总之,只要能让社会相信金融结构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挤兑停止,经济活动就会立即恢复正常。

但“疫情危机”的逻辑全然不同。这次不是金钱流动出了问题,而是人被疫情所困,动弹不得,以致经济因此而停滞,这个担忧反映在股市、债市、期市等金融市场上,从而引发踩踏式抛售,进而导致市场流动性“栓塞”。如果人们开始怀疑剧烈的市场抛售会导致金融机构亏损或流动性枯竭,那也会引爆金融危机。这同样是所谓的市场失灵。

这两种市场失灵谁更残酷?后者。原因在于,对前者而言,政府若全力恢复信用,扩张金融流动性,扭转市场预期,拉高股市、债市,只要假以时日,经济必然恢复。但后者,政府不是推动经济的力量,反而必须扮演相反的角色:为控制疫情扩散必须捆住人员流动的脚步,不能工作、不能生产,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强制经济停摆。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个时期的一切经济救援政策都是“激素”,其作用无非是防止经济病情从重症发展到濒危或危重,是“救命”而绝非“医治”。这当然必要,但无法指望这样的政策可以让经济恢复正常。

也正因如此,我们的判断是:此次“疫情危机”所导致的市场失灵程度将远甚过2008年金融危机。这场“疫情危机”对经济的破坏力也会超出2008年金融危机。

或许,七国集团(G7)的领导人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北京时间3月17日,他们承认疫情已经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风险,并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的经济政策。七国集团领导人希望,中央银行在疫情之下保持协调,并需要采取“不惜代价”的经济政策;七国集团领导人确认,正在动用货币和财政手段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将协调抗病毒的医学研究;七国集团领导人要求,财长们将每周都在实施刺激措施以及其他可能需要采取的措施上进行协调,并将解决国际供应链上的中断问题并促进国际贸易;七国集团领导人承诺,将努力延缓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包括采取合适的边境管控措施。

但关键问题是,上述问题的解决没有中国的参与能行吗?可以肯定,无论七国集团何等强大,他们都没有可能把世界重新拉回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更无法在小集团之内战胜“疫情危机”。同时,他们需要逆行去强化政府的作用,但现在看,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政府,他们面对“疫情危机”,很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编辑:周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