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一带一路”新闻访学班走进江苏集萃体验“中国智造”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陈一良)10月29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学班学员来到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暨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称“江苏集萃”)。学员们观摩了解了公司在协作机器人、穿刺机器人、教育机器人、智能化护理床等领域相关产品的生产、研发及销售情况。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一良 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一良 摄

江苏集萃董事长骆敏舟介绍,江苏集萃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核心创始团队及南京江北新区于2016年9月共同发起成立,公司主攻虚拟工厂设计、高端装备研制与可制造执行系统开发等三大方向。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公司已引进了包括中科院“百人计划”以及海内外知名院校在内的20多位智能制造技术领域领军人才,并投资1亿元打造一流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立了江苏省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与江苏省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公司在2018年度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估中荣获一等奖。

江苏集萃员工总数11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80余人,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仅33岁,硕士以上学历员工占员工总数的42.5%。

“我们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也是一家年轻人的公司,更是一家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公司。”骆敏舟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一良 摄2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一良 摄

亚美尼亚NEWS.AM通讯社副总编辑康斯坦丁·阿米拉克扬非常关心公司的知识产权问题。对此,骆敏舟表示,江苏集萃研发人员相关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公司,公司累计申报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共2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0多项。

骆敏舟进一步表示,江苏集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已开发出10多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包括协作机器人、穿刺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城市雨水管道垃圾清理机器人、全地形越障机器人、低速无人清扫车、智能化护理床、陪护机器人等高科技机器人产品。

在骆敏舟的陪同下,学员们观摩了多款机器人的运行操作流程。

江苏集萃董事长骆敏舟向学员介绍公司运营情况。《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一良 摄

江苏集萃董事长骆敏舟向学员介绍公司运营情况。《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一良 摄

在观摩学习过程中,哈萨克斯坦通讯社评论员克马尔·马山罗则对公司的陪护机器人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

克马尔·马山罗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其早已注意到机器人在陪护老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一良 摄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一良 摄

“老龄化不是中国或者日本一两个国家的问题,哈萨克斯坦也有很多老人需要照顾,也有老龄化的问题,哈萨克斯坦的很多年轻人要工作和学习,不能做到随时照顾家中老人,很多照顾老人的工作更适合用机器人来完成。”克马尔·马山罗告诉记者,“我很高兴从研发人员这里了解到关于陪护机器人的一手信息,比如机器人能够提醒老人服药,对老人是否摔倒或者身体不适的信息发出警报,并辅助老人进食、上卫生间等等。”

克马尔·马山罗认为,机器人在哈萨克斯坦的应用还比较少,江苏集萃的机器人技术对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学习价值,“我们在努力地做机器人技术研发,我会记录下今天的感受和思考,做好我的报道工作,让更多哈萨克斯坦人了解中国的机器人技术。”

编辑:周琦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周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