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姚顺武:歙县3000栋历史建筑保护压力大,建议加强保护力度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邹锡兰) 古建筑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古建筑也是历史载体。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建筑界公认为中国汉文化圈中极具典型性的建筑流派。而安徽省歙县位于黄山南麓,新安江上游,秦始置县,宋设徽州府,至今已有223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歙县村落历史悠久,许多村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如棠樾、渔梁、雄村、瞻淇、昌溪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中国传统村落148个,位列全国县级第一。据了解,歙县文化遗产众多,现有地面不可移动文物3785处,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40处(其中国保13处48个单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0个。

3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歙县深渡镇大茂社区党总支书记姚顺武 (供图:邹锡兰)

如此多的徽派历史建筑聚集在歙县,对当地而言,如何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弘扬徽派建筑文化是一个重要命题,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歙县深渡镇大茂社区党总支书记姚顺武在今年两会上,建议加强歙县徽派历史建筑保护工作。

近3000栋历史建筑面临保护压力

姚顺武提到,由于歙县历史建筑数量众多,近3000栋历史建筑遍布全县各地,保护管理方面压力极大。

首先是保护资金的缺乏,由于采光差,层高低,保温性能差,产权纷争,大多历史建筑无人居住管理,自然损毁。且修缮维护木构架建筑的费用远高于新建砖混结构建筑,也使得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其次,专业人才缺乏也使得歙县众多历史建筑未能及时修缮,现有的维修水平也不高。姚顺武在提案里指出,歙县比较缺乏古建筑修缮的专业技术人员、保护管理维护人员和传统能工巧匠。

此外,由于缺乏技术支撑,白蚁防治专项工作不够也是造成保护管理面临压力的一个原因。由于生态和资源因素的影响,歙县历史建筑多为木结构体系,木雕精美,但湿润性季风气候及建筑内部环境的阴暗潮湿导致历史建筑内白蚁难以绝迹,对历史建筑的损毁严重。

建筑消防安全的保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歙县古城内人口集中,路面普遍狭窄,街巷密布,交通拥挤,大部分地段消防通道无法贯通,难以满足建筑防火防灾的要求,其余历史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居住舒适性差等问题鲜有人居住,且所有权人消防意识薄弱,给管理带来了难度。

事实上,歙县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县域范围内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从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入手,在《歙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基础上相继修编了《歙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歙县徽州古城城墙保护规划》等规划,并出台了《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歙县徽州古城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有关部门和乡镇管理责任主体。此外,委托黄山市规划设计院对县城历史建筑资源调查摸底工作。但面对数以千计的历史古建筑,保护管理工作一直在路上,仍需进一步加强。

建议加大歙县徽派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 焕发古城生机

为加强歙县徽派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姚顺武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建立徽派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多渠道融资。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各方资金及力量的参与。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组织培训、职业教育、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培养徽派历史建筑专业人才,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保护管理人才、历史建筑技术人才和专业修复工匠。

三、开展徽派历史建筑白蚁危害详细调查,综合考虑每处历史建筑白蚁危害部位、危害等级、外环境的具体情况编制白蚁防治规划和维护计划;并加强对历史建筑产权人、使用人及其他利益人的白蚁防治宣传,增强其防治意识并使其了解和掌握白蚁防治基本技能,通过多渠道、多路径控制历史建筑白蚁危害。

四、编制专项消防规划,提高对徽派历史建筑消防设计、规划、保护工作的重视,结合不同专业领域,完善消防设施配备,健全组织机构,从硬件改造和软件建设着手开展整治工作。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