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张智富:小微企业信贷有望成为银行机构主要利润增长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丨北京报道

1551517721(1)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一直是横亘在发展道路上的“拦路石”。尽管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一系列政策,但这个问题依旧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局长张智富。

相比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更迫切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存在。工信部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38.8%的小型企业和40.7%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有数据显示,中国中小微企业正规部门融资缺口接近1.9万亿美元,融资缺口率达43%,占GDP的17%,这说明很多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度是很高的。

地方数据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2018年4月对江西省内500户正常经营的小微企业调研发现,90%的样本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信贷,58.9%的样本企业贷款需求部分满足或未满足,51.1%的样本企业表示资金状况紧张,60%的企业希望增加贷款额度。

从样本中已贷款小微企业的成本结构看,财务费用占全部成本的平均比重约为2%,低于4%的税负成本,且银行贷款的利息成本仅相当于社会非正规融资渠道利息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

“上述数据足以说明,相对于小微企业‘融资贵’的呼声,‘融资难’是正规金融更应该优先解决的问题。”张智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小微企业融资难既有小微企业自身因素,也有银行机构出于风险防范和经营成本管理而谨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等原因。

在张智富看来,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相对不稳定。多数小微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核心能力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根据对江西新设小微企业的持续观察,小微企业自成立后3年的存活比率仅在1/3左右;二是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持续存在。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信息透明度不高;三是小微企业负债率过高、可抵押资产缺乏是制约其获得信贷融资的重要因素。据对江西小微样本企业的调查,如果将对外担保计为负债,其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70.3%。

小微企业信贷有望成为银行机构主要利润增长点

小微企业庞大的融资需求也意味着信贷市场潜力非常大。

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年复合增长率(编者注:年复合增长率是一项投资在特定时期内的年度增长率)达10.6%,高出市场主体年复合增长率0.5个百分点。随着创新创业战略的深入推进,小微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将有显著变化。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发展普惠金融已成为金融界的共识。G20杭州峰会上,《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增加了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新指标。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积极致力于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普惠金融业务发展。

事实上,小微企业信贷已经成为银行机构业绩增长的蓝海。据张智富提供的数据,近年来,江西省小微客户(含小微法人客户、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贷款占同期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稳定在三分之一左右。

他据此判断,随着中央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和国有企业杠杆率的约束,小微企业信贷更是金融部门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重要着力点,有望成为银行机构主要利润增长点。

江西省在小微客户融资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的实践,颇具参考性。

据张智富介绍,2018年以来,围绕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部署要求,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在全省探索建立了小微客户融资服务长效机制:要求金融机构按照“有求必应、合规授信、应贷尽贷、全程留痕”的目标要求,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做到“全覆盖服务、全流程跟踪、全口径对接、全身心投入”。此外,“江西省小微客户融资需求服务平台”也上线运行,加强银企对接,提高信息对称,对小微客户融资需求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分析、精准管理。

张智富说,这些探索主要从4个方面着力:

首先,针对小微企业“能不能贷”的问题,要求银行对平台融资申请及时响应,将处理进展在规定时限内向企业反馈,明确作出贷或不贷的基本判断,对于不贷的要反馈缘由。

其次,针对小微企业“贷多贷少”问题,规范引导银行机构做实贷前尽职调查,全面掌握客户信息,坚持优服务与防风险有机统一,合理确定授信额度。

第三,针对小微企业“授信到位难”问题,要求银行机构在风险可控基础上,对小微客户合理的融资需求在授信额度内做到应贷尽贷、随用随贷,无正当理由不可随意拒贷。

第四,针对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真实情况掌握难”问题,完善融资服务平台对小微客户申请对接、调查评估、评级授信、贷款发放等情况的自动记录功能,通过对服务平台的基础数据库进行全流程监控和汇总分析,提高融资过程的透明度,并针对性地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引导。

方法对路了,就能取得良好成效。前述平台数据显示,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间企业向平台提出的贷款申请中,87.4%的需求为有效需求,12.6%为超出还贷能力的无效需求,融资需求有效性得以准确判别。

不仅如此,融资服务覆盖面有效扩大,普惠性明显提升。数据显示,企业通过平台首次与银行进行对接的客户占银行对接客户总数的比例达40%;2018年11月-2019年1月间,通过平台成功贷款占有效贷款需求笔数的96.3%,户均贷款274.4万元,其中100万以下的占比达62.6%。

此外,监测显示,小微客户自申请到放款周期平均仅4.5天,效率明显高于线下业务,78.9%的贷款由客户基本账户行所在行提供,便利化程度显著改善;因多头授信、缺乏有效担保、跨区域申请等被银行拒贷占比分别达到21.9%、15.1%、12.2%,成为制约小微客户融资的主要原因,融资梗阻情况更清楚。

如何在全国推广长效机制?

在张智富看来,要在更多尚未进行相应探索的省份或城市推广长效机制,开发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在精准把握小微企业实际融资情况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施策。

因此,他在议案中提出3点建议:

首先,建议主管部门牵头促成小微企业数据共享。长效机制的建立很大程度畅通了银企间供需信息,银行机构获取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信息成本较高,经营信息透明度仍不高。从各地已有的服务平台看,接入税务、工商等服务的平台在少数。因此,“建议由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牵头,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司法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总局、人社部等掌握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信息数据的相关部委配合,加快利用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系统,推动各部门小微企业相关数据整合,充分提高大数据的利用效率,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为银行机构审贷提供信息支撑,促进批量化授信审核,实现银行机构和小微企业的‘降本增效’”。

其次,建议强化多部门政策整合,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优化政策的综合利用程度。“在推动健全地方增信体系方面,要切实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引领作用,做实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成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基金,提升银行机构风险偏好;加快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流转等基础环境建设,便利其无形资产质押融资。”

第三是加强部门间业务合作。“充分发挥服务平台的‘引流’和宣传作用,将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风险补偿及引导基金服务、保险服务、知识产权评估、交易及流转服务等加载到服务平台,缩短政策传导链条,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性融资服务。”

文字编辑:谢玮

新媒体编辑:王新景


(网络编辑:王新景)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