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40年40个瞬间| 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

2010年1月1日,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揭幕。2018年,中国在建自贸区20个,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量开设自贸区意味着中国政府愿意且已经把国家的开放程度提高到最高境界。

1

2010年1月1日,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揭幕。2018年,中国在建自贸区20个,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量开设自贸区意味着中国政府愿意且已经把国家的开放程度提高到最高境界。

“自由贸易”是人类经济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它旨在国际间通过交换而获得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过高的产品,以在更高水平上满足本国消费者需求,同时通过国际分工、发挥各国比较优势,使本国资源得到最佳配置;而“自由贸易区”则是这一最高境界的真实载体,是一个国家是否愿意接受并践行这一境界的真实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尺。

理论上说,在自由贸易区内,以海关及关税为代表的国家经济利益已经变得十分微弱,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则变得更加重要。如果把自由贸易区简单地视为某个地理区块,那它就像一个全球商品生产和交易“自由集贸市场”,一个“没有海关干预”的商品制造、进口、出口的多功能经济特区。其存在的核心目的: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消除了内资和外资差异的、公平竞争的国际商业环境。所以一般认为,自贸区代表一个国家开放程度的最高水准,而中国大量开设自贸区意味着中国政府愿意且已经把国家的开放程度提高到最高境界。

自由贸易区有两类:其一是国家或地区间通过贸易协定达成的自由贸易区(FTA),比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都属典型的FTA。其二是主权国家在本土自行设立的、以关税减免为特征的自由贸易区(FTZ),比如,德国汉堡自由港、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

1997年,中国时任总理朱镕基率先提出“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概念,试图构建一个覆盖1300万平方公里、惠及19亿人口、年度GDP达6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超过4.5万亿美元的自贸区。这不仅是涵盖人口最多,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合而成、全球最大的自贸区。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2004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关税归零;2004年底,《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签署,自贸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达成,7000种商品关税开降;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主要谈判结束;2010年1月1日,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揭幕。

p155-1三亚国际免税城于2014 年9 月1 日正式开门营业。2018 年4 月13 日,中央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贸区。《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 摄

三亚国际免税城于2014年9月1日正式开门营业。2018年4月13日,中央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贸区。(《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p155-2 2017 年2 月13 日,上海自贸区洋山深水港。

2017年2月13日,上海自贸区洋山深水港。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而对外开放更是体现出从未有过的魄力。2013年,以本土关税减免为特征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水;不过三年之后的2016年,依据不同地域的不同特点,也依据“一带一路”倡议的需求,中国新设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7个自贸试验区;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宣布,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截至2018年,中国在建自贸区20个,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的还有9个,涉及23个国家。而中日韩自贸区和中国—东盟(10+1)升级谈判、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等都在进行当中。

至此,这标志着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了全方位试点探索的新阶段。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亲历者 胡环中

我向总书记提建议

p157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块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涵盖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28.78平方千米土地,也由此正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全新的“试验田”。

2015年,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扩展,涵盖保税区、陆家嘴、金桥、张江四大片区,面积120.72平方千米。而胡环中“负责”打造的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正位于自贸区保税区域核心区域的中心位置。

胡环中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回忆说:“浦东是热土,外高桥更是热土,我追随热土而来。”2010年,胡环中刚到外高桥时,他办公所在的大楼入驻企业才二三十家,门可罗雀,但2013年自贸区初建时,入驻企业增长到126家。近5年来,这座大楼,也是中国首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已经聚集了600余家企业,年文化贸易额突破400亿元。在胡环中看来,这当然是上海自贸区的成就,也是浦东改革开放的成就。

为了企业制度创新

“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我们艺术品交易中心十分受益。”胡环中向《中国经济周刊》讲述了一幅蝴蝶画的经历。

那是2014年春拍前一周,注册在自贸区的顶尖拍卖行佳士得希望引进一幅英国艺术家创作的著名画作《魔鬼》,它是由192只整只蝴蝶及500对蝴蝶翅膀创作的一幅画作,色彩非常绚丽。按要求,作品需到国家检验检疫总局办理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但英国对艺术品出口没有检疫要求,所以这幅画作进入中国缺少了相关证明。

“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蝴蝶,对应的每一只蝴蝶的产出地都要出具一份检疫证明,即便是可以一一追溯,但可能历时数月也无法完成。”怎么办?我们开始跟上海检验检疫部门沟通,一起向当时的国家检验检疫总局作了汇报,希望能够针对自贸区给予便利化措施。国检总局经过评估认为,这些蝴蝶标本来自低疫情国家,而且又进行了灭活处理,很快给了反馈,三天之内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后,国检总局出台了对低风险入境深加工动植物产品“免于审核国外检疫证书”的新政,上海海关会同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根据企业需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引入了风险评估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管理,对风险较低的生物制艺术品,先入区再检验。进境检验检疫操作流程简单了,耗时短了,所需材料少了,极大提高了进境货物通关时间。《魔鬼》这幅作品成为首个受益者,如期到沪参加拍卖。从那时开始,国检总局授权成了自贸区的红利,使上海检验检疫局可以迅速办理类似艺术品的进境许可证。

在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官网上,有这样一段政策表述:“上海国检局及自贸区管委会联合发布《上海国检局关于深化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意见》,意见共24条,其中规定,自贸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内艺术品进出境免除CCC证明。”这短短百字不到的政策背后,涵盖的是自贸区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努力。

据胡环中介绍:艺术品当中有很多是由会发光、发声的材料构成的“装置艺术品”,有件艺术品是由十来个汽车的座椅组成,有的还有按摩功能,还会振动,有些还显得非常破旧。站在艺术家角度,组装起来反映的是汽车的历史,但对于检验检疫部门而言,这些插上电还能体现功能的艺术品,如果被算作电器,那每一件都要提供3C证明,这对引进展览的企业而言,却是无法出具证明的。“我们也是针对艺术品这样的特点向有关部门建言,2015年,对这一类艺术品免于提交3C证明的制度做了固化。”

我向总书记提建议

胡环中回忆道,最早进驻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几十家企业主要是媒体,但这些媒体对保税区制度没有依存度,后来就调整方向,寻找对海关监管有特殊需求的企业,大量吸引文化装备企业、货物贸易型企业。如影视制作、灯光舞美等有着大量海外进口需求的企业,借助于当时的“世博会”吸引很多这类企业入驻,以致“世博会”所有发光舞台的演出设备都是由基地里的企业提供的。

还有一个方向是艺术品交易中心。艺术品体量小但价值高,有助于提升贸易总量和贸易能级,从2012年初开始,基地把它当作与文化装备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产业引进。“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专门提到了我们这个基地,要求我们打造亚太地区新兴的艺术品交易中心。”

2013年3月,李克强出任国务院总理之后,首站调研就在上海。在外高桥保税区,他举目四望,给上海建立自贸区以积极的信号。2013年7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胡环中告诉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14年5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和市长杨雄等陪同下视察上海自贸区,并来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听取汇报,视察了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他在视察中说:“原来还担心文物流出去的问题,现在看来应该没什么问题。”

胡环中透露,当时他们向习总书记提了一个建议:在目前严格有效的监管前提下,是否可以适度开放文物拍卖相关政策,以促进产业发展?2013年,上海自贸区挂牌设立后,这个建议至少已经在自贸区有了突破,现在自贸区内已经可以设立独资或中外合资的拍卖公司了,但还不允许外资拍卖行在中国大陆地区拍卖1949年之前的艺术品,这类艺术品既有中国的文物艺术品也囊括海外的文物艺术品。5年来,自贸区在外资文物拍卖政策的开放方面,还没有取得相应突破。

实际案例是:佳士得第一批拿来了6件毕加索的作品,其中有5幅是1949年以前创作的,但这5幅作品不允许在中国拍卖。胡环中说:“这对于我们引进大的拍卖行和艺术品交易机构造成很大障碍。这也是我们这5年来持续呼吁,希望早日解决的问题。“其实,根据现行法律,几乎不存在文物流失的问题。全球顶尖级拍卖行在香港竞拍额每场都能达到几十亿港币,如能允许外资在中国内地拍卖,反而可以让更多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回流回来。”

胡环中建议,在自贸区先行先试1949年以前的国外艺术品拍卖,并辅以各类监管措施。例如,拍卖行必须注册在自贸区,拍卖行为必须在自贸区以内的区域开展,这都可便于我们对他们货物实施监管。“寄希望于自贸区下一步扩大开放的方向和措施。”胡环中充满期待。

自贸区文化产业同样需要自己的担当

自贸区制度创新让艺术品交易中心迎来爆发式发展阶段。2013年7月,3000平方米的艺术品保税仓储一期投入使用。2015年11月,6000平方米的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展示交易区一期正式开业。而2018年,全球最大的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年底即将投入试运营。这个6.83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将是全球体量最大、设施最先进、运营和管理最规范的艺术品综合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在保税仓储的基础上,我们将功能进一步延伸至展览展示、交易洽购、评估鉴定和金融服务等方面。”

胡环中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海自贸区建立5年来,各经济产业领域都实现了快速发展,自贸区仅占浦东新区1/10的面积,却创造了浦东新区3/4的经济总值;占上海市1/50的面积,创造上海市近1/5的产值。如今在上海自贸区120.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17年实现了13500亿元的外贸进出口总值。自贸区文化产业同样需要自己的担当,2017年,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已突破350亿元的贸易规模,今年预计有望达到400亿元。自贸区艺术品交易中心自2013年成立至今,艺术品进出境货值已超过350亿元。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胡环中说:新的征程就在脚下,伴随着上海自贸区对外文化领域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我们这个产业运作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会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宋杰采访报道)

责编:郭芳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50期)


 

2018年第5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8年第5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