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董事局主席朱鼎健:建议加大外卖包装垃圾治理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新战役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刘照普) 未来几年,我国要重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其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对传统增长方式的调整,也是人民大众的强烈愿望。近些年,由电子商务、线上消费所带来的快递、外卖等“新业态”井喷式增长。

据饿了么发布的中国外卖大数据显示,到2020年,外卖市场的交易规模将突破7000亿。此外,据国内三家主流外卖平台公布的数据,全国外卖日订单量约在2000万单左右,这表明每天使用的外卖餐盒超过6000万个,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盖120万平方米。这既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了新动能,便利了群众的生活,也带来了污染防治的新课题。

外卖送餐使用的塑料袋、餐具大多是用聚丙烯、聚乙烯等难降解的材料制成,使用后会变成混合着剩饭、剩菜的塑料类垃圾,且基本都被当做生活垃圾集中填埋或焚烧处理。故此,治理外卖包装垃圾势在必行。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董事局主席朱鼎健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针对新问题,加快开展法规制订和标准制订工作,增强依法依规监管力度。

200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但施行“限塑令”还存在着不少管控盲区,大量超薄塑料袋至今流通在农贸市场、小型超市等场所。2017年,十大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同时《快递暂行条例》正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国家标准《快递封装用品》(GB/T 16606.1-2009)正在实施。但是,具体针对外卖业的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均还处于缺失状态。

朱鼎健建议,总结已有的“限塑令”的得与失,尽快将快递、外卖所产生的塑料包装材料全面纳入监管范围,完善相关标准、法律法规的制定。同时,严格加强执法巡查力度,减少管控盲区,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建立基金补贴和“生态税”体系,支持优质替代品开发。要遏制上述污染防治的新问题,塑料包装材料的生产厂商、外卖电子平台、餐饮商家和消费者均责无旁贷。今年开始施行的《环境保护税法》中,规定了排放煤矸石、尾矿、危险废物等四类固体废物须缴纳环保税,但由于塑料包装垃圾比较分散、污染程度难以准确测量,《环境保护税法》没有将其列入其中。

朱鼎健建议,由税务部门研究出台有关征税办法,针对一次性塑料制品征收消费税。同时,以塑料垃圾为切入口,逐步构建起中国的“生态税”体系,所谓“生态税”是指具有调节与环境污染、资源利用行为相关的用于保护环境的各种税收的总称。构建“生态税”体系,既能使所有环节的参与者共同分担相应的税费,也可作为《环境保护税法》的必要补充。

此外,建议论证并研究出台环保基金的征收和补贴细则。基金的补贴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事废弃外卖包装塑料回收的企业,减少垃圾存量;一类是从事环保包装技术开发的产学研项目,鼓励尽快开发出优质替代品。

第三,推动大城市率先展开试点,下大决心培养全社会的的环保意识。外卖和快递垃圾与居民的生活最为贴近,需要环保部门推动各大一线城市率先试点,以外卖平台、餐饮商家和消费者为切入口,奖惩结合出台措施。

例如,对使用可循环餐具和包装材料的电子平台和商家实施绿色信用评级,给予税收优惠;同时鼓励平台推出塑料餐具减量化的措施,对主动参与减量的消费者增加积分或返现;试行押金返还制度,使用一次性餐具需要缴纳押金,送到回收点后可取回押金。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后,可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此外可借鉴国外经验,例如参考与中国饮食结构接近的日韩等国,尽量使用店内餐具送外卖,顾客用餐完毕再上门回收。

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污染防治问题,需要打出“组合拳”,完善政策法律,全链条式地防治,前端开发优质环保替代品,中端减少使用量,后端科学处理回收。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