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赵皖平代表:推进现代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徐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

由此可见,支持现代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十九大重大部署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要措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对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

加快现代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赵皖平表示,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难以推广普及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更无法避免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出现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瓶颈。

“要实现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副业化、兼业化向职业化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就必须建立现代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有利于增加经营权红利,促进流转权行使,从而逆向稳固承包权,实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从1.0版向2.0版升级。”赵皖平说。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要求,农村的第一产业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不兴旺,农村就谈不上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也就无法实现。而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现代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现代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抚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并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助推器。”赵皖平表示。

此外,赵皖平指出,品牌粮食生产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统一布局、统一供种、统一农业投入品管理、统一收购烘干这“四统一”,品牌粮食生产就会落空。“没有品质支撑的品牌粮食,实质是贴牌粮食。唯一能够将‘四统一’串联起来且兼具规模的市场主体,只有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企业。”

制定高标准、创新融资渠道和税务政策

那么如何加快现代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赵皖平认为,可以从政策体系、融资服务、税务优惠等几方面入手:

一、尽快制订(修订)高标准农田治理标准。高标准农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许多经过治理的农田,只是外在形状的改变,农田生产力水平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尤其在水利体系的末梢环节基本没有触及,导致大量治理过后的所谓高标准农田一年只能种植一季。提请相关部门紧扣现代农业发展对农田生产力水平的要求,吸纳农业、水利、农垦等部门参与,及时因地制宜修订高标准农田治理标准,打造升级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高标准农田治理标准并付诸实施。

二、创建金融、保险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避险新渠道。金融部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经营权抵押或保单质押方式,给予融资贷款;政府设立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贴息;通过政府基金,对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缴纳农作物商业保险和为其提供贷款担保的现代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公司给以贴息补助,利用社会力量建立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闭环和保证重灾情况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然能够开展简单再生产的底线,使农业成为可持续经营的职业。

三、创新支持现代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的税务政策。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多方面主体,既包括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也包括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这些主体间相互依存,不可替代。提请国家税务部门根据我国现代农业长远发展需要,对本质上从事相同业务的不同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制订公平的税收政策,或者在早期给予优惠政策,待以后现代农业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再适度调整政策。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