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十九大时光:葡萄园里的幸福感

正是晚熟葡萄收获的最后一波,屏南县岭下乡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葡萄采摘园里,微风吹过,阵阵清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一串串紫黑发亮、晶莹剔透的葡萄沉甸甸挂满枝头,慕名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今年的晚熟葡萄产量不错,来自助采摘的人也很多。”采摘园主倪亨代乐呵呵地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让我倍受鼓舞,干劲更足。明年将继续扩种,带动周

边更多的农户走上发家致富路。

倪亨代是从阿根廷归国的创业者。回归之初,他经营葡萄酒等产业,生意较为稳定,也让他对葡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岭下乡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发展生态农业,于是萌生了到农村种植葡萄创业的想法。

说干就干。2013年,他成立屏南瑞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岭下乡千亩高优园区建立80亩的避雨标准化大棚基地,利用独特的高山无污染地理气候优势,引进巨峰、夏黑、巨玫瑰等葡萄品种试种。

种植新品种葡萄,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这些只能自己扛着。他说,创业之初,他清晨3点多就起床,在田里观察葡萄习性,遇到问题就请教种植大户和农学专家。可惜的是,葡萄成熟后,色泽、大小、产量还是不尽如人意。

“人的一生,谁没有个磕磕碰碰,但贵在坚持。”倪亨代刚毅地说。

此时,当地政府给他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乡里给他的大棚每亩补助5000元,连续三年、每亩补助田租200元,还帮他找问题请专家,对接省农科院。

“现在,我的葡萄园都是使用有机肥;采用避雨栽培技术,将垂平支架改进成‘V’型支架;统一采用套袋技术,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防开裂;强化田间管理,利用空间在葡萄架下套种马铃薯、奶油香果,改善园区环境,增加有机肥源……”在葡萄园里,

倪亨代向记者介绍起他的一个个窍门。

有了经验和技术支持,去年,他引进的高山晚熟葡萄品种试种成功,亩产高达1500多公斤。

“高山晚熟葡萄色泽乌亮,果大汁甜,卖相好。这里是高海拔山区,产期错开了葡萄上市高峰期,所以价格高、销路畅,卖到福州、厦门、温州等地,常常供不应求。”此外,倪亨代还搞起自助采摘园,周末高峰期,一天的自助采摘收入就有1万元。

目前,他还免费提供技术,帮熙岭乡裕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寿山乡郑洋村、双溪镇后峭村种植250亩高山晚熟葡萄园。

“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葡萄园,还能带动农户一起发家致富,打心眼里感到幸福。这几天,通过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我更加坚定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倪亨代说。(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张尚瑶 甘叶斌)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