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多举措应对就业压力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徐豪 | 十九大现场报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过去五年就业的工作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就业局势保持了总体的稳定,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眼。”10月19日下午,十九大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十九大代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

尹蔚民介绍,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在1300万人以上,累计超过了6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就业结构更加优化,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就业质量逐步提高。

“未来一个时期,做好就业的工作,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的考验,就业总量压力不减。”尹蔚民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仍将保持在9亿人以上,每年在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超过了15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还有近千万,每年还有300多万的新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些都要在城镇解决农业。同时,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劳动者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低技能劳动者就业更加困难。此外,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对就业的挑战也日益的突出。

尹蔚民表示,十九大报告立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于就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就业工作做出了全面的部署,系统提出了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重大举措,为做好切合实际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贯彻落实:

第一,要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这是就业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和政策取向。要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丰富和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扩大就业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同联动。

第二,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的就业矛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基础工作和根本性的措施。要不断扩大培训的规模,提供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鼓励创作,带动就业,创业是推动就业的不竭的源泉。要充分释放改革的红利,激发创业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协同效应。

第四,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是实施就业政策的重要载体,要适应劳动者多层次就业的需求,健全专业化、智能化的服务体系,提高劳动力匹配的效率。

第五,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的就业,这是促进就业的重点群体。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计划,坚持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促进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同时,还要多渠道安置去产能涉及的职工,加强对困难人群的就业援助和兜底的帮扶,推进建档立卡和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扶贫工作。

第六,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这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要建立健全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推动建立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畅通劳动者横向和纵向的渠道,以及完善政府、公会和企业共同参与了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力度,加强公共矛盾的治理,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