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672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2016年,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把盟财政下达开发区财政扶贫资金246.5万元和本级财政安排的配套资金60万元,全部用于开发区贫困嘎查退贫和贫困人口脱贫扶持项目。并采取多种措施,下达硬任务,年底实现4个贫困嘎查退贫,320户672人全部脱贫,提前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正月初九,嘉尔嘎勒赛汉镇炮声依稀,年味未尽,科森嘎查“贫困”农民杨吉华家里,老两口坐在温暖的房间看电视,方桌上摆满各种糖果、瓜子、油果子等食品。说起丁酉鸡年春节,老两口高兴地说:“我们活了70多岁,今年春节过得最开心。”说着老杨从一个木柜里拿出一本红皮《扶贫手册》翻给记者看。2016年,农村低保6096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7200元,产业入股分红1000元、盟统计局帮扶单位1000元、慰问米面油……

一串串数据,就像一盏盏明灯点亮杨吉华心中的希望。“有政府的扶持,我们老两口还种了50亩地,一年下来也能收入一部分,去年我们脱了贫,生活好过了。”杨吉华说,不过年纪大了,农活越来越干不动了。我们正为今后的生活发愁,政府帮我们缴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将来确实干不动吃饭看病都有了依靠。

2016年,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深入调查,全面审核,严格把关,将4个嘎查村和320户672名农牧民列入扶贫计划。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制定了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实现了户有扶贫手册、嘎查村有扶贫台账、苏木镇有扶贫档案、开发区有扶贫信息平台,确保了扶贫资金、政策、项目真正惠及贫困农牧民。分级制定了《脱贫攻坚作战图》,贫困人口数量及分布、致贫原因等一目了然,脱贫计划和脱贫时间明晰,并将所有信息录入国务院建档立卡信息平台,实现了动态管理。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了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目标任务,实行层级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开发区承担主体责任、苏木镇和嘎查村两级干部承担直接责任、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承担总帮扶责任、各级领导干部承担具体帮扶责任。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协同发力,按照制定的精准扶贫配套政策扎实开展工作。

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扶贫办主任唐丽莉介绍,开发区扶贫工作因人、因事而宜,精准施策,通过产业扶持、生态保护补偿、教育扶贫以及社会保障兜底等四种措施,确保不同贫困家庭得到相对应的扶持,真正实现所有贫困家庭脱贫。

2016年,开发区通过项目为320户贫困农牧民每户购买一头西门塔尔品种肉牛作为扶贫产业。为了把牛养好,见到实效,开发区与辰明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按照“合作社+贫困户”运行模式,采取肉牛入股,合作社集中经营管理,统一购销的方式发展养肉牛产业,贫困户在保本的前提下,每年分红1000元。合同期三年,三年后贫困户可选择自行养殖,也可以重新签订入股分红协议。“按理入股贫困户2017年底才能分红,为让贫困农牧民过好春节,政府与我们商量2016年12月20日提前给320户贫困农牧民每户分了1000元的红利。”辰明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玉国说。

同时,通过“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鼓励专业合作社流转缺乏劳动力贫困户的土地发展规模标准化基地种植,解决部分贫困户劳力缺乏的困难,增加他们的收入。此外,开发区立足资源优势,采用旅游入股扶贫的方式,为乌兰哈达嘎查19户贫困户每户3000元投入嘎查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每户每年分红4620元,长期受益,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农牧民摆脱贫困,逐步致富。

针对退牧还草的贫困牧民,开发区通过健全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标准,将符合补偿政策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生态补偿范围,保障贫困牧民政策性收入,到达生态保护建设与贫困牧民脱贫双赢的目的。

实施教育扶贫,为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对贫困家庭在校学生,每人给予500元的教育资助。正在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国家“雨露计划”项目扶持,每生每年补助1500元,直至他们完成学业,掌握一门职业技能。通过安置环卫工、协管员、护林员、草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家庭待业大学生就业,实现就业脱贫。

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采取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把134户234人纳入低保,2户2人纳入五保户,23名残疾贫困人口纳入残疾人补贴范围。所有贫困人口纳入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范围,把新农合及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实现社会保障应保尽保。

2016年底,4个贫困嘎查退贫,320户672人实现全部脱贫,提前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魏巧灵在2017年开发区党工委(扩大)会议强调,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保持扶持政策不变、扶持力度不减,认真开展调查,对今后因灾、因病等原因致贫的群众及时纳入扶贫范围,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在小康路上决不让一户一人掉队。(宋爱民  魏强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