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国元保险:“保险+期货”让更多农户受益

文章导读: 12月23日,国元保险和国元期货在安徽泗县召开玉米“保险+期货”创新试点项目理赔现场会,这是该试点工作实施以来,首次举行类似的现场理赔仪式,而且在国家级贫困县泗县举行,具有示范作用和特殊意义。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吴晓光 ● 杨小璇 报道) 12月23日,国元保险和国元期货在安徽泗县召开玉米“保险+期货”创新试点项目理赔现场会,这是该试点工作实施以来,首次举行类似的现场理赔仪式,而且在国家级贫困县泗县举行,具有示范作用和特殊意义。

“保险+期货”这一新模式,改变了原有的农产品价格风险转移方式和农产品补贴方式,这是国元保险业服务“三农”的重要创新,也是保险业参与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举措,而且能有效利用期货市场承接、转移和分散农产品价格波动造成的风险。

加大保险+期货”试点  助力贫困地区脱贫

国元保险副总裁张福银在理赔会上表示,国元保险与国元期货合作,分别在安徽省泗县和蒙城县进行试点,正是为了落实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探索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精神,同时响应中央“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号召,发挥金融扶贫优势。

而对于此次选择在泗县召开理赔会,张福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泗县是安徽玉米主要种植区,又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在这里进行试点工作具有示范作用。下一步公司要拓展‘保险+期货’产品类型、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品种,让农业保险助力贫困地区脱贫。”

据记者了解,玉米“保险+期货”试点是以承保的玉米价格为目标价格,如果保险期间玉米期货平均价格低于目标价格,就按照目标价格与保险期间玉米期货平均价格差价对投保农户进行赔偿。保险公司承保了农户的玉米价格风险,并将承保玉米价格风险通过场外期权形式转移;期货公司基于场外期权合约,利用玉米期货市场对冲场外期权合约风险。

目前,安徽玉米新型经营主体种植面积多在二三百亩,属于适度规模经营。但新型规模经营主体风险管理能力有限、自身缺乏直接参与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的能力,通过“保险+期货”的合作,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了价格风险,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这一创新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玉米种植户最为关心的玉米价格风险,通过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合作,利用期货市场分散价格风险,拓展了保险的功能,增强了新型经营主体持续经营的信心。”张福银说。

创新赔付方式  让农户收益多一道保险

5月27日,泗县隆平现代农业服务合作社注册成立,这是一个新型的农民合作社,由安徽隆平农业合作社投资有限公司、尤振宇等7位成员组成,至今共投保玉米面积达21700亩。

在安徽实施的玉米“保险+期货”试点工作,涵盖泗县和蒙城县两个地区,共承保67个玉米种植大户或专业合作社,承保面积7.13万亩,承保玉米量达到3万吨,此次赔付是国元保险自该项目试点以来的首次赔付,总计赔付金额128.32万元。

据安徽隆平农业合作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的介绍,此次理赔的数额看起来虽然不算很大,但加上这笔赔付后,玉米价格跟往年差不多,有利于稳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运用这个方式,将农业补贴分散一部分到保险上面,可以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玉米“期货+保险”这一试点项目的益处。

尤振宇十分激动,他告诉记者,国元保险这项惠民措施给我们社员的玉米收益上了一道保险,提高了社员种植的积极性。今后我们会继续与国元保险紧密合作,为社员提供保险服务,保障社员的收益。

一位拿刚拿到理赔款的韩姓种粮农户激动地说道,“说心里话,对此次赔付非常满意,而且赔付到位很及时,明年如果有这样的保险+期货,会继续参与。”

国元期货董事长洪明表示,在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深化的背景下,“保险+期货”这一创新实践改变了原有的农产品价格风险转移方式和农产品补贴方式,期货业实现了服务“三农”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