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探访腾格里改变沙漠的女汉子——叶惠平

文章导读: 腾格里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它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沙漠海拔1200~1400米左右。腾格里蒙古语意为天,寓意茫茫流沙如渺无边际的天空,因此得名。湛蓝天空下,大漠浩瀚、苍凉、雄浑,千里起伏连绵的沙丘如同凝固的波浪一样高低错落,柔美的线条显现出它的非凡韵致。瞬间,狂风大作,黄沙肆掠,昏天暗地,变成人间地狱·····自古以来,腾格里沙漠就充满了各种离奇和美丽的传说,今天,《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深入腾格里沙漠腹地探访一位传奇治沙女汉子。

腾格里8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11月8日下午,本网记者来到内蒙古腾格里地区阿拉善盟嘉尔嘎勒赛汉镇马兰湖采访,从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出发,走了不到十分钟的车程,就进入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茫茫戈壁滩。初冬的戈壁滩,荒凉而寂静。一路上,除了偶尔出现的骆驼和羊群让人感到些许的激动和兴奋外,就是沉寂,戈壁滩上高低起伏的沙包覆盖着沙生植物,就像沙漠上铺了一层牛毛地毯,自然界的动与静在此刻,勾勒出了一幅永恒的沙漠水彩画

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农牧林业局副局长金斯琴巴图介绍到;“马兰湖原先荒漠化的很厉害,经过近五年的治理,不仅沙漠变绿洲,而且,还成了沙漠腹地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的圣地,这主要归根于阿拉善盟源辉林牧有限公司和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叶惠平”。 金斯琴巴图继续介绍“这个叶惠平是南方福建福州人,一个女同志,能在我们腾格里沙漠腹地扎下根来埋头苦干,而且,一干就是五年多,真让人佩服”。

新图像7

听了金斯琴巴图副局长的话,我在想,这个叶惠平肯定是个50多岁的中老年妇女吧,年轻人哪能呆的住啊?

就在我思绪万千的时候,车已停在了源辉林牧有限公司的门口,这里已经是离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40公里开外的世外桃源——马兰湖生态保护中心。

车刚刚停稳,就有一位年轻的女性跑来迎接我们,我想这肯定是叶惠平的手下工作人员吧。当这个女同志跑到我面前伸出手要和我握手时,金斯琴巴图副局长告诉我,“这就是扎根腾格里沙漠埋头苦干的叶惠平”。我有点愕然,眼前的叶惠平中等身材,皮肤显得黑而粗糙,头发并不长,干净利索的马尾辫扎在脑后,浓浓的福建口音,才能证明她就是我们要找的南方妹子——叶惠平。

我们跟随叶惠来到办公室,虽然很简陋,但很干净,桌子上摆着西瓜、甜瓜、沙葱、肉苁蓉等。叶惠平告诉采访团,这些水果和保健品都是她们公司在沙漠里培育种植成功的,下一步准备大面积种植了。

我问她,为什么从南方福建福州来最恶劣的环境沙漠工作?叶惠平舔舔干裂的嘴唇笑着讲述起江南妹子治沙的故事

叶惠平说,这首先跟她的生长环境有关,她的童年生活在农村,记的小时候在农村的山上有许许多多的野果,田里有各种各样的瓜果可以食用,房前屋后有很多的小动物;小溪里有小鱼,小虾,田螺可以捞;各种美丽的景色让叶惠平过上快乐的童年,从小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非常喜爱,很喜欢农田生活。长大后在福州城市工作生活,叶惠平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的业务是服务当地医院,在医院每天看到痛苦的病人,看到鲜活的生命在几个月之内被癌症夺走,从医生处得知人类的许多疾病都和环境污染有很大的关联。工业化和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式的开发,导致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想到童年时蓝蓝的天,清澈的水,清新的空气,看到现在污浊的环境,非常向往过去的那种生活,并时常思考为此能否做一些事情。

新图像16

2011年经朋友介绍认识原树华先生,原树华先生是香港知名的企业家,通过报纸了解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数次亲自来到宁夏和内蒙古实地考察。从2006年开始就对保护改善环境付诸了实际行动,2006-2008年在宁夏青铜峡成功绿化2700亩退化草原。后来,看到内蒙古腾格里地区沙漠化严重,原树华先生计划用更多的资金、时间投入治理沙漠,并选址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嘉尔嘎勒赛汉镇马兰湖(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以北60公里处),建立了3万亩生态治沙基地进行生态修复。

原树华先生治理生态的愿望和叶惠平不谋而和,受到原树华先生善举的感召,叶惠平出任该项目的总经理,带领着治沙团队,不分昼夜地奋斗在沙漠里。

然而,沙漠极端的气候带给治沙团队极大的挑战:在这里长然而,沙漠极端的气候带给我极大的挑战:在这里长年干旱,年均降水量仅有几十毫米,一连好几个月不雨是常有的事,夏季气温40多度,冬季气温零下30多度,而且一年四季风沙不断,风沙是沙漠的唯一主人。每年3月初至4月底是植树季节,更是狂风大作,满天黄沙的季节,令人畏惧而又无奈。为了完成每年的植树任务,叶惠平需顶着滚滚沙暴,嘴里,耳朵里,身上沾满了黄沙,连吃的饭菜都是沙子,沙子进入鞋子行走后,使脚指甲淤血脱落。到了夏季,气温达到40多度以上,酷暑难耐,紫外线及强,皮肤晒到脱皮。冬季滴水成冰,寒风刺骨在这种情况下工作还要照常进行。这里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生活单调,水土不服,采购东西要到几十公里外。跟随叶惠平一起来到沙漠的五位南方员工因适应不了环境都相继离开了。是回到青山绿水的江南水乡与亲人团聚,还是留下在腾格里治沙?艰难地抉择时刻重重压在叶惠平的心头。最终,她还是放弃了回家的梦想,留在腾格里继续与黄沙作伴。

“吃吧,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甜瓜,尝尝吧”记者正听的入神,叶惠递过来一大块甜瓜。记者咬了一口,甜到了心里,能在沙漠腹地吃上沙漠甜瓜,能不甜吗?叶惠平继续讲述治沙故事。

头三年我们缺乏经验种植的树木不是被风沙刮跑,就是干旱而死亡,树木成活率低下。我们通过一次次的试验,观察、分析、学习、总结,终于获得了适应沙漠一套方法,这一干就是五年。

新图像13

经过五年的实验证明,沙漠环境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改善。现在,马兰湖由原来到处黄沙一片的不毛之地变得有勃勃生机了,公司培育种植成长起来的树木阻止了风沙流动,飞鹰、麻雀、雉鸡、野鸭各种鸟类随处可见;昆虫,青蛙,蜥蜴,兔子,刺猬、狐狸也有迹可寻,在改良后的沙地培育出各种树苗,种植出鲜美的水果,蔬菜等。在这里,似乎又让她看到童年的景象。所以现在有旅行的人问我:“你是如何呆得住沙漠,我告诉他们,我天天在此旅行度假”。“当然,沙漠的环境比南方的环境恶劣很多,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采用适当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叶惠平笑了笑。(宋爱民 ● 魏强)

治理前

治理前

新闻链接

原树华先生是中国香港知名企业家,从1986年起在香港和内地创办多家企业,包括香港万辉涂料有限公司、广州市源辉化工有限公司、广州市彩辉化工有限公司、广州卡秀堡辉化工有限公司、深圳松辉化工有限公司、无锡卡秀堡辉涂料有限公司、天津卡秀堡辉涂料有限公司、广州福和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担任香港华恩基金会主席、中新商会副会长,广东省涂料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从事环保涂料事业,生产环保涂料,产品获得德国、美国、日本多国认证,服务全球厂商逾千家。 1995年获香港工业总会颁发《香港青年工业家奖》;2005年获得香港管理专业协会颁发的《优质管理金奖》;至2012年底纳税总额超过2亿元,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原树华先生热心公益慈善、环保事业,在内地设立“华恩助学工程”、“大学生免息贷款”,资助因家贫被迫辍学的学生;倡导华恩与美国角声基金会携手合作“中国儿童村”工程,让孤儿和特困儿童感受家庭温暖和社会关怀。2012年获广州市政府颁发的《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所辖企业2007年获得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颁发的《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称号。 

原树华先生做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倡导的环保活动,他创立的企业在环保工作和环保理念始终走在国内同行业的最前沿,荣获清洁生产企业和珠三角大奖绿色奖章,推行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我们的环境,原树华先生表示环境保护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生存的重大问题。目前全球荒漠化的面积已经达到陆地总面积的1/4,涉及9亿人口,100多个国家,我国荒漠化面积占全球荒漠化总面积的7.5%.,我国荒漠化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7.3%。中国的荒漠化是他非常关注的重点,治理沙漠、保护环境一直是原树华先生的夙愿。

2010-2011年4月,原树华先生七次来到宁夏和阿拉善盟孪井滩考察,这里地处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边缘,考察期间正值春季,看到地处腾格里沙漠的周边地区狂风肆虐,黄沙滚滚,道路掩埋,生态环境恶劣,决定自己投资2600万,承包马兰湖流域3万亩沙地,植树造林,恢复生态。2011年7月成立阿拉善盟源辉林牧有限公司,以从事沙漠生态恢复及治理,植树种草,草原植被保护,沙产业的研究开发,治沙新技术,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为宗旨。

他提出了因地制宜,低投高效;样板示范,协力治沙的理念,并力争把这项工作搞成示范样板,做成功后用事实证明沙漠是可以治理的,生态是可以恢复的,以此带动周围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当地政府也积极支持这一善举,促成原树华先生组建一个团队,成立阿拉善盟源辉林牧有限公司,开展治沙造林。

公司承包的3万亩沙地除马兰湖及周围有少量盐碱地和原生态植被以外,全部都是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大小沙丘,气候特征属于大陆沙漠气候,干旱少雨,多风沙,一场大风可以把你辛辛苦苦种的树苗连根拔掉,春秋两季短,温差大,夏季沙漠温度可达40度以上,蒸发量大。面对治理沙漠生态环境这个一个世界性难题,很多情况下都是沙进人退。

面对这样的环境和气候,首先对公司3万亩的沙地实施封育保护,用围栏挡住各种牲畜的破坏和啃食,委派专人每天巡视和维护。

在选择种植一些适合沙漠耐旱的乔灌木,比如花棒,梭梭、沙拐枣、沙柳、沙蒿、白刺、沙枣树、胡杨、新疆杨,红柳、野枸杞。建设了自己的苗圃,培育以上沙生树种。采取喷灌和滴灌节水技术。

这里除了干旱缺水,最大的困难是风沙大,沙丘随着风向前移动,树木种在东面被埋,种在西面根系还没有扎下就吹出来了无法成活。

治沙过程中全体员工战严寒酷暑,斗风沙干旱,面对困难和一次次的失败,锲而不舍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种了死,死了再补种,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慢慢地总结出了比较科学可行的植树经验和方法。公司每年对植树工作先做前期调查,对种植区域的地形,含水量,沙丘的走向,区域的划分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把好种植时间,选择好树种苗木,制定种植标准,加强人员管理,保证种植质量。再次,对每季植树生长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生长情况,适时浇水,在加强内部实践总结和管理的同时,组织公司员工走出去,去外面学习别人的新经验新方法。

经过5年的辛勤工作,现已投资壹仟余万元,绿化种植27000亩,原来的不毛之地随处可见长势良好各种植被。生态改善了,各种鸟儿动物也多了。在实践中我们也开展沙产业方面研究,沙葱和沙芥是可食用野生蔬菜,并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我们建设了30亩沙葱基地,现已产生了经济效益,试验种植锁阳、肉苁蓉、甘草也已经取得成功,现在正在产业化和规模化上发展,力争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治沙新路。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人类就是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不断成长,掌握其规律,为我所用。通过治沙实践证明沙漠恶劣的环境是可以改善的,而且可以运用科学的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达到低成本生态改善,创造一种低成本绿化的模式,毕竟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要让更多的企业和人来关注和参与改善生态环境,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更绿才是我们的目标。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