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台湾“中央大学”教授王家麟:台湾对机车排放的管控逐年加严

文章导读: 在10月26日举行的中国VOCs监测和治理研讨会上,台湾国立中央大学教授王家麟介绍了台湾在空气治理上的一些方法和成果。

王家麟

台湾“中央大学”教授王家麟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见习摄影记者 胡巍 摄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曹煦) 在10月26日举行的中国VOCs监测和治理研讨会上,台湾“中央大学”教授王家麟介绍了台湾在空气治理上的一些方法和成果。

台湾地区的环保署从1994年开始建立监测站,目前有80多个,监测站的监测对象是CO、PM2.5等等,还有氮氧化物。“在台湾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每一个小时提供一个监测数值。” 王家麟说,“监测站是一个耳目,了解到底空气品质如何改善,改善的成果,以及速度,透过测站可以了解。”

除了监测手段,还有法规做保障。“法规是负责推动减排的。这里有一个控制的标准,台湾针对某些行业有专门的排放标准,包括石化、光电、半导体、胶带、涂装等等。”王家麟强调,在台湾还有一些监测的法规:比如规定大型的VOCs排放口必须安装连续监测设备,对于它的排放必须如实掌握。

和大陆类似,机动车数目的增长必然会带来相关的排污问题。摩托车在台湾数量大概每两个人就有一辆,数量非常庞大。“摩托车的VOCs排量超过汽车一半以上,必须有一个方法做一些排放的管控。” 王家麟介绍说,“台湾对机车排放的管控已经到了第七期,逐年加严。”

针对企业排污政府更是如此,比如针对以烧煤为主的台湾电力公司,政府定的排放标准逐年加严,“而台湾电力公司自己必须提前完成,必须做到自我管理。” 王家麟说。

据王家麟介绍,大陆近年采取的排污收费措施在台湾从90年代便开始推行。“对这些特别的行业没有办法做一个实际的管控,而排放的越多,收越多的费用,收费是有感觉的,他觉得要花钱了,必须在这个地方做一点措施,少交一点钱是人之常情。”

在王家麟看来,2007年是台湾空气治理的重要转折点:从2007年开始,台湾的氮氧化物下降,臭氧反而上升。“一次污染物在94年到12年下降50%。二次污染物从07年才下降,以前从所未有。” 王家麟在总结多年对台湾空气治理的观察时说,“我们对VOCs管控也是在07年开始,尤其是在线监测,开始比较晚,但是控制很严。”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