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钮文新:中国投资取向为什么出错

文章导读: 笔者认为,正常的金融市场风险机制应当是:债市风险小于股市,股市风险小于房地产市场。

文 | 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 钮文新

房价又涨了。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只有4个,上涨的则有64个,环比价格最高涨幅为5.6%,最低为下降0.3%。与上年同期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6个,上涨的城市62个,8月份,同比价格最高涨幅为44.3%,最低为下降3.8%。

这个数据是在让人难过,一边是防范房地产泡沫的叫嚷,一边是没完没了的房价上涨。说来也奇怪,中国老百姓有钱就买房,越涨越买、越买越涨,循环往复,停不下来。据统计,中国房屋供给不是严重过剩,不是需要去库存,那为什么房价总是上涨?需求从何而来?当然是投资或投机。但是,把房地产当成投资原本不是一般老百姓应当去做的事情。原因很简单,第一,房地产投资的流动性很差,一旦出现房价下跌,投资者想套现非常困难;第二,房地产投资往往需要大量银行贷款,有比较沉重的还本付息的负担;第三,房屋购买后,各种相关税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其实,讲上边这些道理都是废话,人家投资者比我明白得多。那为什么他们还要投资房地产?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多年以来,房地产投资真让他们赚钱了。这说明什么问题?我认为,这说明中国老百姓的投资取向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全世界公认的、真正适合于老百姓的投资场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受到老百姓的抛弃,但风险远比股市、债市大得多的房地产投资反而受到老百姓追捧;这说明中国的风险机制出现更为严重的错误,——房地产市场远远小于股票市场,而现在看股市风险又远远小于债券市场。

这是不是现实经济环境?是不是金融管理者们构建的严重错误?我看是。股票市场风险为什么大于房地产市场?因为上市公司质量没有保障,动不动就要股市为国企解困服务、为脱贫服务,就是没有为投资者服务的说法。一味把投资者当“韭菜”的股市,一而再、再而三失信于投资者,不能真正效力于投资者的股市,还有多少公平可言?而事实是,真正能在股市中赚钱的投资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在充当“韭菜”的角色。这样的股市风险当然高于楼市,投资者会想,买房被套,我只要还有不错的房子在手里,我还能靠出租换得一点利益,而股市被套还能剩下什么?有分红吗?如果再踩上地雷,那损失将更加惨重。

那债市为什么会比股市风险大?如果我买的是只烂股票,发现问题,我可以立即卖掉,就算亏钱,但也还能收回一点本钱;但如果我买了一只烂债券,那麻烦大了,很可能血本无归。买债券实际是用百分之百的本金赚取百分之几的利息,买到烂债券的本质实际是用百分之百的本金,博取百分之几的利息,这样的风险当然远远高过股市。去考量一下吧,当下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是不是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是不是敢为了那百分之几的利息,然后拿百分之百的本金去赌那些“看似美妙”的企业债券?

面对畸形的金融市场,我们的一些管理者居然还在讨论该不该“刚性兑付”的问题。在我看来,恰恰是股市和债市的风险被放大,这才使得房地产投资变得风险更小,而更多的民间资本冲向房地产市场,以致大量实业资本被消耗,并从两个方向推高中国经济风险。第一个方向是房地产价格泡沫,早晚破灭;第二个方向是实业投资越发稀缺。

笔者认为,正常的金融市场风险机制应当是:债市风险小于股市,股市风险小于房地产市场。有人说,强化政策措施,加大房地产投资风险不也是一种扭转方式吗?错!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减小股市和债市风险,让资本更愿意流向股市、债市,而不是无度加大房地产市场风险。如果我们干反了,干错了,通过加大房地产市场风险以抑制房价上涨,那也就无所谓股市和债市了。因为,它们都会一同死掉。

所以,我恳请金融监管部门,强化上市公司质量管理,而不是让股市为扶贫网开一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