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吉县信用联社“扶果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文章导读: 吉县地处山西省南部、吕梁山南端、黄河中游岸,县域东西跨度62公里,南北宽度48公里,总面积1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总人口11万,农户22715户,辖3镇5乡、79个行政村、567个自然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小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韩文  李永泉 · 郭军荣)

吉县地处山西省南部、吕梁山南端、黄河中游岸,县域东西跨度62公里,南北宽度48公里,总面积1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总人口11万,农户22715户,辖3镇5乡、79个行政村、567个自然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小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吉县农信社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紧紧围绕苹果主导产业发展特点,通过探索服务方式,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效率,竭力满足辖内各类客户的资金需求,有力推动了金融扶贫开发工作进程。

吉县信用联社充分把握吉县温差大、光照足、无污染、无霜期长、土层深厚、节令分明,是全国苹果最佳生产区的区位地理优势,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支持辖内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一是通过提高果农信用贷款额度。适时调整果农贷款的投放规模和项目,将小额农户贷款的限额逐步从1万元提高到了10万元,极大地解决了果农在苹果生长周期中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二是对果农从准入条件,办理流程等方面做了适当倾斜,近年来共为10864户果农,累计发放贷款13亿余元,极大的缓解了果农资金需求;三是先后支持了16个果业企业,累计投放信贷资金31630万元。特别是在2008年该社就创新推出了“利商宝”苹果交易仓单质押贷款产品。(“利商宝”是信用社通过对果库、果商进行资信调查、信用评级,在一定的期限内核定的贷款限额(授信额度)。在核定的授信额度内,利用“信合通”结算方式,随用随借、随有随还、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一种仓单质押贷款。涉及了借款人(果商)、监管人(果库)和信用社以及公正部门,与普通仓单质押贷款不同的是它把借款人仓储货物由第三方果库掌握在手,可以控制借款人的出库行为,与普通贷款相比,增加了公正部门这个新主体。)苹果仓单质押贷款产品从创新到应用的8年时间里,累计为953户果商提供了9亿余元的信贷支持,仅在2015年苹果收购季节,通过该信贷产品就为果商发放苹果仓单质押贷款174笔15100万元,“利商宝”苹果交易仓单质押贷款的全面实施,不但有力的支持了广大果商短期融资需求,而且间接的增加了果农收入,同时也为信用社增加了利息收入,有效增加了信用社与果农、果商以及苹果冷藏企业的信任度,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吉县农信社不仅对苹果的生产周期进行资金扶持,而且进一步扩大到苹果的销售贮存环节,力争实现对县域苹果主导产业的全程金融服务。吉县恒丰苹果物流公司就是在信用社扶持下发展壮大的苹果冷藏及销售企业。该企业位于吉县吉昌镇大田窝村,毗邻309国道,交通便利。企业发展之初,注册资金仅3万元,员工5人,厂房有限,年贮藏苹果仅200吨,销售收入10万余元。通过农信社的支持,先后为其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400余万元,支持该公司建起了大小19个,可容纳1万吨的大型苹果贮存库,因而延长了苹果的保鲜期和销售期,减轻了果农的销售压力,不仅拉长了苹果产业链条,拓展了吉县苹果的外销渠道,而且实现了苹果的增效增值,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吉县颇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5年,该企业注册资金达1503万元,员工26人,销售收入4500余万元。

吉县联社充分发挥金融在扶贫工作中的杠杆作用,坚持把“金融扶贫”工程建设作为推进各项业务发展的突破口,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通过实行“精准扶持、重点扶持、利率扶持、全面扶持”四种模式,帮助辖区农民脱贫致富。一是“精准扶持”,根据县扶贫办提供的全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全县79个行政村,对12626户精准扶贫户的生产经营情况逐户进行了调查评定,最终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7261户,符合贷款条件的571户,截至8月末,已为266户贫困户,发放了2194.52万元的“扶果贷”贷款,有效确保了贫困户扶持对象贷款资金发放的精准;二是“重点扶持”,在全县选取能带动“三农”发展的“能人大户”、涉农企业500户予以重点支持,帮助其不断发展壮大生产规模,从而起到以强带弱、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2015年至今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50581万元,主要支持了山西达明一派食品有限公司、吉县大山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等18家苹果加工、存贮龙头企业和4家旅游企业;三是“利率扶持”,坚持保本微利、让利于民的基本原则,在综合考虑自身资金及管理成本、贷款方式、风险水平等要素的前提下,严格实行优惠利率政策。除了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执行规定利率以外,吉县联社还将其它贷款的贷款利率在信用社同品种、同档次贷款利率的基础上优惠10%,有效减轻贫困对象和能人大户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所从事的生产经营业务的融资成本。预计2016年全年直接减少农户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600万余万元;四是“全面扶持”,通过实行“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帮扶(即:所有员工选定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帮扶、所有网点选定一个村委进行帮扶、联社与县扶贫局对接进行帮扶),为贫困对象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全力帮助贫困对象脱贫致富。

为扎实做好金融扶贫工作,有效解决向贫困户贷款发放风险大的实际问题,吉县信用联社一是按照省扶贫办《关于印发〈山西省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扶贫扶贫工程2014年-2018年实施方案〉和〈山西省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富民扶贫工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先后与县委、县政府和扶贫局等部门,就金融扶贫开发等工作进行了沟通协调,最终与县扶贫局签订了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富民扶贫工程合作协议,把贷款向“强农贷”和“富民贷”转移。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支农贷款5410户,金额19105万元。其中“富民贷”2794户,金额6792万元,“强农贷”145户,金额6499万元,精准扶贫贫困户1226户,金额2456万元;非贫困户809户,金额249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对象”和“能人大户”的经营环境,有效解决了由于资金不足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找准金融扶贫撬动“支点”,充分利用县政府500万元金融扶贫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在8倍的基础上不断放大扶贫资金效益,投放4000万元专项扶贫贷款,大力支持“精准扶贫户”的经营项目,帮助贫困对象脱贫致富,进一步活跃了农村金融市场,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015年县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达到 4312元较2014年人均纯收入4089元增加了223元,增幅达到5.45%;三是积极地宣传扶贫贴息贷款政策,鼓励贫困农户到信用社贷款,同时配合县扶贫局,筛选出从2013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间5万元(含)以下已结清利息的贷款,并主要用于发展种植和养殖业的贫困贷户,为他们发放扶贫贷款贴息补助,目前吉县联社已对符合条件的1900户贫困户,共计6000万元贷款进行了建档,按照县扶贫局1万元补助500元的标准,已为他们发放280余万元的扶贫贴息补助,此举不仅有效解决了他们在生产过程所遇到的资金“瓶颈”,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增收致富。

创新扶贫贷款产品,方便广大群众。为充分发挥农字头金融机构在贫困户脱贫致富中的金融杠杆作用,吉县信用联社以支持县域主导产业苹果发展为着力点,通过创新“扶果贷”贷款产品,并坚持“区别主体、对象明确、利率扶持”的原则,积极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用于扶持贫困户脱贫的涉果经营性贷款。自2016年8月底,“扶果贷”全面推广以来,吉县信用联社已为分布在全县8个乡镇2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信贷资金2194.52万元。

吉县信用联社为进一步激发基层网点落实“扶果贷”金融扶贫产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工作,一是专门制定下发了《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扶果贷”贷款管理办法》,明确了“扶果贷”的贷款条件、用途、额度、期限、利率、贷款方式以及风险监测等内容,为贷款的发放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支持;二是扎实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调查摸底工作,通过和各乡镇、村委的对接及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真实全面掌握了贫困户贫困原因和资金需求情况,目前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261户,有金融需求的4347户,符合贷款条件的2235户;三是及时下放了贷款审批权限,将“扶果贷”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基层社,由经营网点在核定的授信额度内自行审批发放,并按照发放一笔向联社综合业务部门报备一笔的方式进行备案,确保精准帮扶;四是严格按照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利率规定,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个点,在利率上给予了贫困户很大优惠,以申请发放2000万元的支农再贷款计算,全年预计为贫困户减少融资成本160余万元。

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进一步活跃了吉县信用社的农村金融市场,原来贫困户贷款风险高,信用社不予扶持的现状彻底改变了,有贷款风险补偿金后我们联社吃了一个“定心丸”,大力支持“精准扶贫户”的经营项目,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有效缓解了扶贫资金不足的同时,撬动信贷资金4000万元以上,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二是减轻了农民负担,发放的金融扶贫贷款在信用社执行利率的同档次基础上利率优惠10%,直接减轻农民负担100余万元;三是促进了“能人大户”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强农贷”贷款的投放,极大地改善了“能人大户”和涉农小微企业的经营环境,解决了由于资金不足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促进农民的就业问题,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

为充分发挥农字头金融机构在贫困户脱贫致富中的金融杠杆作用,吉县信用联社以支持县域主导产业苹果发展为着力点,通过创新“扶果贷”贷款产品,并坚持“区别主体、对象明确、利率扶持”的原则,积极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用于扶持贫困户脱贫的涉果经营性贷款。自2016年5月中旬,“扶果贷”全面推广以来,吉县信用联社已为分布在全县八个乡镇的2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信贷资金2194.52万元。

据悉,该社为进一步激发基层网点落实“扶果贷”金融扶贫产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工作,一是专门制定下发了《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扶果贷”贷款管理办法》,明确了“扶果贷”的贷款条件、用途、额度、期限、利率、贷款方式以及风险监测等内容,为贷款的发放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支持;二是扎实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调查摸底工作,通过和各乡镇、村委的对接及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真实全面掌握了贫困户贫困原因和资金需求情况,目前吉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261户,有金融需求的766户,符合贷款条件的571户;三是及时下放了贷款审批权限,将“扶果贷”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基层社,由经营网点在核定的授信额度内自行审批发放,并按照发放一笔向联社综合业务部门报备一笔的方式进行备案,确保精准帮扶;四是严格按照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利率规定,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个点,在利率上给予了贫困户很大优惠,以申请发放2000万元的支农再贷款计算,全年预计为贫困户减少融资成本160余万元。

目前,吉县果树已发展到28万亩,年产16万吨,苹果总产值达4亿元以上,果农人均苹果收入突破5000元。苹果产业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苹果本身的经济效益,而且拉动了当地相关的科技服务、肥料、包装、运输、加工、餐馆、旅游、通信等行业的发展。每年苹果收获季节,全县参与苹果运输的车辆多达3000余台,直接或间接从事苹果种植、分捡、装运、销售的农民多达3万余人,全县销售苹果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户超过4000户,农民收入的80%来自“苹果产业”。全县呈现出“九万农民谋一果,七十二行兴一业”的繁荣景象

(网络编辑:张芳超)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