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人民日报国纪平谈G20: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

文章导读: 杭州峰会将成为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代表性最强的一次。杭州峰会力求缩小发展鸿沟,发出“G20不仅关注自身福祉”的清晰信号,推动构建包容型世界经济。

国纪平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9月4日将在中国杭州拉开帷幕。人民日报发表国纪平评论。以下为文章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近8年,世界经济仍然没有重回正轨,下行压力挥之不去。作为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平台,G20在当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具有明显优势。然而,要担负起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重任,G20自身也面临“身份困境”与“执行力瓶颈”等多方挑战。

在全球经济治理转型的重要转折点,人们对中国寄予厚望。 “中国主办G20峰会不仅是G20重生的契机,而且将成为国际合作重生的契机。” 加拿大前总理、被誉为“G20之父”的保罗·马丁如此判断。

G20安塔利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2016年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创新”,探寻动力源泉。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唯有充分发挥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通过科学技术、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领域的全面创新,才能真正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

“活力”,疏通发展血脉。当前世界经济的最大问题是增长乏力。G20应当向国际经济合作要活力,向各自国内结构改革要活力,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高效的方向发展,提高各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质量效益,让世界经济的潜能充分释放。

“联动”,解决路径问题。历史发展到今天,没有新兴市场国家的参与,只靠几个发达工业国家,难以提振世界经济。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同全球的增长形成联动效应,才能实现全球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包容”,彰显长远眼光。把目光投向发展中国家,投向所有人群,使世界经济增长红利为各国人民所共享,无疑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担当。与此同时,缩小各国发展鸿沟也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市场需求才能得到最大释放,进而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杭州峰会,将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向世界表明,一个新兴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和一个奋发进取的发展中大国相遇,将会释放出怎样的能量。

首次就气候变化问题专门发表声明,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首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系统性行动计划……不到一年时间,G20有史以来的多个“首次”,标注了中国作为G20主席国的引领作用。

杭州首次把创新增长作为重点议题,制定G20创新增长蓝图,在创新、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各领域制定一系列具体行动计划,制定创业行动计划。

杭州峰会将以推动世界经济再平衡为己任——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深化国际金融架构改革,进一步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面对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挑战,杭州峰会将制定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与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面对当下地缘博弈加剧、安全挑战增多的国际形势,杭州峰会将聚焦国际经济合作,为全球稳定打牢基础。杭州峰会将成为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代表性最强的一次。杭州峰会力求缩小发展鸿沟,发出“G20不仅关注自身福祉”的清晰信号,推动构建包容型世界经济。(原文请见人民日报2016年8月31日1版)

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出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