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宋希斌:加强东北地区各城市协作 推动产业升级

文章导读: 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在2016太阳岛论坛暨东北振兴论坛上介绍了哈尔滨市围绕经济建设,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上取得的成效,以及破解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考虑。

宋希斌-《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曹煦)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在2016太阳岛论坛暨东北振兴论坛上介绍了哈尔滨市围绕经济建设,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上取得的成效,以及破解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考虑。

一是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燃气机,3D打印,新能源客车,哈飞福特汽车,蓝宝石、石墨烯等具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供给竞争优势的产业项目进展顺利,这些产业带动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了7%,同比提高了5.8个百分点。

二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哈尔滨通过实施委办局的大处室改革,将市政府部门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处室减少了81.4%,有效破解了内设部门直接交叉导致的审批低效,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年初以来,全市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5.2万户,增长21.2%。

三是创新动能加速迸发,充分发挥与哈工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作用,实现了科技成果及产业化项目落地转化1962个。其中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成立仅一年,市值已近百亿元。

四是对俄经贸合作稳步推进,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中俄博览会上成功签约项目28个,哈尔滨对俄中心城市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随着稳

一组数字可以佐证上述成果。上半年,哈尔滨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主要增加指标,同比增长了7.1、8.2、7.2。经济活跃度也不断攀升,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分别增长了15.4%和6.6%。

宋希斌坦言,当前哈尔滨与其他等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一样,面临着经济减速断档,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较大压力,产业结果不优,计划经济体制机制惯性影响,市场化进程迟缓,创业创新能力不足,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水平不高,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如何破解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宋希斌表示:一是要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除了积极推进高端装备制造,高品质绿色食品,金融、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外,宋希斌特别强调:“沈阳、长春、大连等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在智能制造、航空装备、生物制药以及汽车研发,新材料和旅游养老等领域,与哈尔滨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希望我们能进一步的深化产业的开发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二是要着力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优势明显,我们可以做大做强食品产业,面向农产品需求市场,通过联手打造农牧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宋希斌说。

三是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国企重组改制步伐,彻底解决部分国企经营僵化,管理粗放,产能落后等突出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哈尔滨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的优势,激发民间投资和外商的投资活力。

四是合力打造对俄开发合作的区域经济优势。加快与长春、沈阳、大连和内蒙古各地等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特别是大连的进铺新区和沈大自主创新区,在建设对俄跨境加工产业基地,吸引外向型产业和资金落户东北,拓展东北亚的路海联运新通道等方面,深化合作。

五是努力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切实兜牢民生保障的底线,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动,拥有PPP市场化融资和途径,在群众关切的教育公平和医疗便捷化等领域,不断提高兜底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增进民生福祉。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